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18篇
  2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能有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方法共8例罹患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其中6例患者接受双侧伏隔核毁损术,2例患者接受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患者术前均接受正规的抗精神类药物及心理、营养治疗无效。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BMI指数、YBOCS,HAMA,HAMD量表的测定,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术后BMI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除1名患者外,其余患者BMI指数均大于18.5kg/m^2。接受双侧伏隔核毁损术的患者术后YBOCS,HAMA,HAMD指数均得到立即改善,接受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的患者术后经过程控,各项评定也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伏隔核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有效靶点,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可有效改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各项症状。  相似文献   
2.
尼美舒利是1985年由联邦德国首先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非类固醇抗炎药,就该药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与双氯芬酸钠片(扶他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做开放性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探讨该措施对食管癌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逐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寒坡乡、四龙乡两个农村地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直接调查,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再调查,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对食管癌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2.3%,其中食管癌易患因素、食管癌预防措施、食管癌危害性三方面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0.9%、59.6%、46.6%;观察组对食管癌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4.0%,吃过烫食物易患食管癌、吃饭太快易患食管癌、有效的预防可以减少食管癌的发生等知识点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充市居民对食管癌知识的知晓率还很低,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当地居民对食管癌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提高对食管癌知识的了解、重视与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有效患者疗效持续时间5~28个月,2例复发,其余患者疗效维持较好。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测脑出血过程中大鼠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含量的变化,探讨脑出血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出血前、出血后30min,6,12,24,48及72h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活性。NPY活性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含量同步升高,并于24h达峰值,分别为[(4.37&;#177;0.14),(9.06&;#177;0.15),(7.22&;#177;0.26)μg/g protein],48—72h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t=31.3216,12.57l5.11.6487,P&;lt;0.01)。结论 脑出血过程中,脑组织NPY活性增强,导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某院抽取8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将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从对比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发烧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细菌清除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较少,其症状改善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伍穴位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脊髓神经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探讨电针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6只(Sham组)、模型组36只(SCI组)和电针组36只(SCI+EA组)。以T10为中心,用HI—0400脊髓打击器构建大鼠SCI模型;Sham组只去除椎板,不损伤脊髓。SCI+EA组术后1d开始电针干预,穴位配伍为大椎、至阳、命门、夹脊、足三里、三阴交,每日一次,每次30min,干预28d。于损伤后1d、3d、7d、14d、21d、28d 6个时间点,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节段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1)BBB运动功能评分SCI+EA组14d后明显升高,与SCI组比较有差异(P<0.05);(2)HE染色Sham组脊髓结构完整,神经元形态清晰。SCI组3d有打击空洞,出血。7d、14d可见坏死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正>在综合性医疗服务充分参与麻风病防治服务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对麻风病的歧视会大大减轻,因此评估社会大众对麻风病的认知状况以及对麻风病的歧视状况可以作为麻风病防治一体化成效的一个参考指标。浙江省海宁和绍兴地区自本世纪初以来大力促进社区医疗机构承担多数麻风病服务工作,在推进麻风病防治一体化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为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参与麻风病服务对社区居民麻风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住院的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的39例白血病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观察伊马替尼对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存活率(OS)、无病存活率(DFS)、复发率和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后,18例患者血液学完全缓解,9例骨髓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或疾病进展,总有效率79.49%,无重度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14d和13.5d;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1.53%和15.38%;根据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效应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其3年预期OS和DFS分别为(73.51±9.61)%对(36.36±14.50)%和(61.28±12.37)%对(31.25±13.98)%,3年累积复发率为20.41%对75.00%;4例患者死于重度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伊马替尼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方法,尤其达完全缓解后行移植,可望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酶联火箭电泳法测定了90例各种肝病的血清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PAIF)。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HC)的PAIF(511.79±484.92ng/ml)显著高於肝炎(259.38±143.43ng/mlp<0.005)及肝良性占位性病变(58.75±45.88ng/mlp<0.05),诊断敏感性69.23%,特异性86.89%,可靠性80%。小肝癌(直径≤5cm)检出率80%,AFP阴性PHC的阳性率85.71%,5例PHC治疗前后PAIF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测定90例肝病血清常规铁蛋白(SF)的结果显示,对PHC的诊断阳性率79.49%,特异性65.91%,可靠性65.9%。二种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在PHC诊断中均可取,尤其在AFP阴性时,对小肝癌治疗的监测也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PAIF的测定在PHC诊断中优于SF。p<0.001以SF≥300ng/ml,PAIF≥300ng/ml为诊断PHC的判别值,各组结果见表2。SF及PAIF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79.49%、69.23%、65.91%、86.89%、65.9%及80%、47.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