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警觉、抑制功能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南充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60例健康人群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填写调查表,并记录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分数.使用色词检验(CWT)以及持续操作测试(CPT)对所有受试者的警觉、抑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错误数[(4.78±1.34)个vs 2.04(±0.51)个]、每正确反应平均耗时[(2.45±0.48)s vs(1.43±0.31)s]、2位数认错数[(2.64±0.63)个vs(1.87±0.34)个]和3位数认错数[(4.82±1.30)个vs(2.63±0.62)个]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观察组患者的警觉、抑制功能水平的各项因素分析发现:以脑力劳动为主、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经济水平较好者的的警觉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较好(P<0.05);病程较短、首次治疗年龄较小、PANSS量表分数较低、CGI-SI分数较低的患者,其警觉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较好(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发病年龄、病程、首次治疗年龄、阴性量表评分、CGI-SI分数均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警觉和抑制功能的因素(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警觉、抑制功能障碍,其与教育年限、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发病年龄、病程、首次治疗年龄、阴性量表评分、CGI-SI分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汶川5·12地震后重灾区居民的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患者的人口学和社会文化特征及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人群14 503人,以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版(SCID-Ⅰ/P)为调查诊断工具.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现患180例,时点患病率为1.27%,终生患病率为1.36%;女性(OR=1.56,95%CI:1.136~2.143,P<0.05)、合并躯体疾病(OR=4.02,95%CI:2.75~5.90,P<0.05)、地震中受伤(OR=3.29,95%CI:1.92~5.65,P<0.05)、财产损失(其中10万~20万元OR=2.09,95%CI:1.18~3.69,P<0.05;>20万元OR=2.54,95%CI:1.38~4.68,P<0.05)、家人去世或失踪(OR=3.79,95%CI:2.08~6.89,P<0.05)以及中年人群(OR=2.31,95%CI:1.38~3.86,P<0.05)为危险因素.有职业为保护性因素(OR=0.60,95%CI:0.43~0.83,P<0.05).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是目前地震灾区较为多发的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区灾民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6岁灾区民众14189人,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确诊。[结果]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0.81%(95%CI=0.66%~0.9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79岁组患病率最高;地震中受伤、房屋受损严重、财产损失大,地震后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地震后未得到心理救助等因素是地震后睡眠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后灾区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电针与认知行为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与二者联合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的差别。方法对65名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追踪观察1年,治疗前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一组接受电针治疗(简称电针组);一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简称心理组);一组接受电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简称电针心理治疗组)。对3组治疗前与后2、4、8周以及半年,1年各进行1次疼痛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以及1年后复发率的对比。结果电针及电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2周、4周时的疗效优于认知行为治疗组(P〈0.05);1年时,认知行为治疗组与电针认知行为治疗组疗效相当,但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组(P〈0.05);且二者复发率较电针治疗组低(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而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少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复发;故电针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是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奥氮平联用抗抑郁剂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奥氮平联用曲唑酮,对照组为但用奥氮平组,比较两组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的减分率。结果研究组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的减分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抑郁剂曲唑酮联用奥氮平可比单用奥氮平有效改善阴性症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奎硫平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81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疗程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奋乃静组。结论奎硫平对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略优于奋乃静,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文家松  杨华  易全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38-2339
从2006年10月起我市三区实行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治疗。现对2年来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方法随机提取1996年和2006年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同期住院患者的病历,共320例。分为1996年组和2006年组。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其住院号、性别、年龄、出院日期、住院天数、Sch分型、合并疾病、病程、服用药物名称和剂量。结果两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有显著性变化,以利培酮和氯氮平更为明显。合用抗副反应药者2006年组显著较1996年组为低。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而利培酮、奎硫平的使用呈明显上升趋势。抗精神病药单用仍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miR-222和miR-206水平与女性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关系及其在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6例AD女性患者(AD组)血清miR-222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改良Bruce症状控制心电图平板运动实验评估AD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结果与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miR-222和miR-206相对表达量与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AD组血清miR-22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miR-206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D组血清miR-222水平与MMSE评分、平板运动实验中最大代谢当量(METs)及最大心率呈正相关(r=0.412、0.509、0.423;P均0.05),与ADAS-Cog评分、平板运动实验的心率-血压乘积(RPP)呈负相关(r=-0.531、-0.396;P均0.05);AD组血清miR-206水平与MMSE评分、METs及最大心率呈负相关(r=-0.527、-0.557、-0.471;P均0.05),与ADAS-Cog评分、RPP呈正相关(r=0.630、0.408;P0.05或P0.01);血清miR-222和miR-206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84。结论:女性AD患者血清miR-222、miR-206表达异常,并与其认知和运动能力下降相关;血清miR-222、miR-206表达水平对诊断AD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l、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