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天然的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材料,观察脱细胞后下颌下腺的组织结构,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化学除垢剂法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进行脱细胞处理,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脱细胞基质材料进行观察及检测。结果:光镜下见下颌下腺细胞消失,基质成分呈筛网状。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在SD大鼠下颌下腺脱细胞前后的组织中,Ⅰ、Ⅱ、Ⅲ型胶原均呈强阳性表达,而Ⅳ、Ⅴ型胶原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论: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的大鼠下颌下腺基质中,主要成分为Ⅰ、Ⅱ、Ⅲ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血管束植入预构血管化骨的过程及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后的骨生长及代谢变化。方法:通过将兔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干中,预构血管化骨,然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酶组织化学技术及组织学观察等技术对预构血管化骨与非血管化骨游离移植术后骨组织生长,代谢及血供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SPECT检测后,预构血管化骨可以在移植后继续保持移植骨的血供,维持骨的正常代谢。骨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研究显示:早期观察骨细胞的SDH的变化可了解移植骨组织的成活与生长情况。而移植骨组织学观察表明:血管化骨移植术后骨组织连续保持正常结构和活性,而非血管化骨组织移植后则出现吸收,坏死等改变。结论:预构血管化骨可以作为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在游离移植后,提供血的血供,保持骨的正常结构和继续生长,可用作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构建带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的TMPRSS4载体(GST-TMPRSS4)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方法以T7-TMPRSS4真核表达载体为模版,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TMPRSS4编码序列,定向插入pGEX-5X-1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并命名为GST-TMPRSS4。融合载体转化BL-21感受态细菌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大量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法。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GST-TMPRSS4,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TMPRSS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ST-TMPRSS4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融合蛋白表达,为纯化TMPRSS4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对头颈部进行二次游离重建受区血管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9年9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22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二次重建头颈部缺损的经验,统计术中使用的受区血管、解剖时间以及吻合区与缺损区的距离等相关数据。结果:22例患者中,受区血管采用同侧颈部血管19例,其中颈横血管13例,颞浅血管3例,甲状腺上动脉+颈内静脉2例,面动脉+颈外、颈内静脉1例,对侧颈部血管3例,包括面动脉+颈内静脉2例,面动脉+颈内、颈外静脉1例。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头颈外科术后需要二次游离皮瓣重建的病例,可首选颈横血管或颞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若两者不可用时,可打开未进行过手术的对侧颈部寻找理想受区血管;当对侧颈部也实施过颈淋巴清扫术和(或)放疗而无可用血管时,仔细探查同侧颈部解剖条件较好的血管以备吻合;而头静脉转位、静脉移植、乳内血管或胸肩峰血管等可作为最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总结颌面部创伤骨折的致伤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8例颌面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讨论。结果:颌面骨骨折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57%,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1~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60.02%,男性居多。下颌骨骨折多见,占38.90%。交通肇事是主要致伤因素,占51.93%。对骨折的治疗,以往是以颌间结扎固定为主,目前以钛板坚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进路根据骨折类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结论:颌面骨骨折在口腔疾病中呈上升趋势,好发于青壮年。对于大多数骨折的治疗以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鼻背皮瓣修复鼻尖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鼻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设计鼻背皮瓣,旋转前徙覆盖创面再造鼻尖,修复过程中注意保护各美学单元的完整性,利用天然皱褶掩盖瘢痕.结果 本组4例患者鼻背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4年,鼻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鼻背皮瓣对于鼻尖1.5~2.5cm的缺损能够提供色泽、质地匹配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如何将快速原型技术与腓骨平行折叠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下颌骨重建.方法: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复杂缺损重建患者6例,术前计算机辅助模拟手术,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腓骨平行折叠后的颌骨模型并预制钛板形态,参照模型,指导术中腓骨骨段精确摆放位置.结果:所有患者创口一期愈合,结合放射核素扫描及数字全景片检查,证实移植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