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patinib是一种口服的双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了其对于ErbB2过度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可能减少脑转移的发生率,耐受性较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CD4+CD25+Treg的方法。【方法】 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例,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CD25+Treg。将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在CD4+CD25+Treg中加入100 nM rapamycin (1μg/ml)和包被了CD3/CD28单抗的磁珠培养3周,第8 天开始加入1000U/mL的IL-2,第二组培养条件除不加rapamycin外其余与第一组相同,第三组培养细胞为CD4+CD25-T细胞,培养条件同第一组。培养第7、14、21天收集细胞计数,第21天收集细胞行流式细胞术三标法检测CD4、CD25、FOXP3的表达。MTT法检测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 三组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加rapamycin培养的CD4+CD25+Treg细胞的扩增率比不加rapamycin扩增倍数低,但细胞的纯度明显增加。CD4+CD25-T细胞组在培养第一周扩增迅速,从第二周开始增殖减慢,CD4+CD25+ Treg 细胞的比例较培养前无明显的差别。三组至第三周时扩增倍数分别为 89.4+20.53、338.4+77.64 、215.6+54.58(F=484.655,p<0.0001),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4.32+4.62%、34.04+5.78%、0.68+0.39% (F=24.660,p<0.0001)。体外抑制实验显示体外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效靶比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CD4+T/Treg比例为8:1、4:1、2:1、1:1时对自体CD4+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65%、16.43%、28.75%、55.34%,对异体CD4+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43%、14.72%、26.47%、50.25%,而且在各浓度梯度其抑制作用在自体和异体之间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我们采用rapamycin+CD3/CD28单抗标记的磁珠+IL-2在体外成功扩增了CD4+CD25+Treg,其扩增的倍数为89.4+20.53,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背景和目的:尤文氏肉瘤家族肿瘤(Ewing’ssarcomafamilyoftumor,ESFF)恶性度高、进展快,其最佳治疗方法目前仍在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分析ESFF的临床特点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2例初治ESFF。结果:骨尤文氏肉瘤(Ewing’ssarcomaofbone,ETB)23例,骨外尤文氏肉瘤(extraosseousEwing’Ssarcoma,EOE)21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eripheralprimitiveBeuroectodermaltumor,PNET)43例,Askin瘤5例。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10~137个月)。局限期综合治疗38例,单一治疗19例,两组3年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分别为63%、20%,3年无事件生存(events.freesurvival,EFS)率分别为46%、18%,两组问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局限期综合治疗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手术加或不加放疗组远期生存均优于化疗+放疗组(x2=7.591、9.212,P=0.006、0.002)。CAV/IE交替方案对局限期接受综合治疗患者延长了无事件生存期,但其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50、3.530,P=0.008、0.06)。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模式以及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局限期ESFT患者疗效和生存.手术加化疗加或不加放疗的治疗模式在疗效和生存方面优于化疗加放疗治疗模式。治疗模式和近期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卵巢癌单病种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会诊的开展情况,评价MDT模式在卵巢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参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卵巢癌单病种MDT会诊的连续性患者队列,分析临床资料、MDT会诊决策内容、执行情况和随访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结果在入组的243例患者中,原发性卵巢癌203例,其中诊断为Ⅰ~Ⅱ期5例(5/203,2.5%),Ⅲ~Ⅳ期85例(85/203,41.9%),复发性113例(113/203,55.7%);组织学类型为上皮性肿瘤171例(171/203,84.2%)。全部病例共进行265例次讨论,建议化疗236例次(236/265,89.1%),其中203例次(203/236,86.0%)执行化疗,184例次(184/203,90.6%)达到预期疗效,与未执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vs.45.5%,P<0.001);建议手术治疗154例次(154/265,58.1%),其中145例次(145/154,94.2%)执行手术,143例次(143/145,98.6%)达到预期疗效,与未执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vs.33.3%,P<0.001);建议其他治疗168例次(168/265,63.4%),其中112例次(112/168,66.7%)执行建议,95例次(95/112,84.8%)达到预期疗效,与未执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8%vs.33.9%,P<0.001)。结论MDT模式在卵巢癌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布局以及全程管理等临床实践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近期治疗效果。但由于随访时间及病例数有限,卵巢癌单病种MDT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CD4^+CD25^+Treg的方法。【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例,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CD25^+Treg。将实验分为3组,第1组在CD4^+CD25^+Treg中加入100nmol/L rapamycin(1μg/mL)和包被了CD3/CD28单抗的磁珠培养3周,第8天开始加入1000U/mL的IL.2,第2组培养条件除不加rapamycin外其余与第1组相同,第3组培养细胞为CD4^+CD25^+细胞,培养条件同第1组。培养第7、14、21天收集细胞计数,第21天收集细胞行流式细胞术三标法检测CD4、CD25、FOXP3的表达。MTY法检测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三组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加rapamycin培养的CD4^+CD25^+Treg细胞的扩增率比不加rapamycin扩增倍数低,但细胞的纯度明显增加。CD4^+CD25^+T细胞组在培养第1周扩增迅速,从第2周开始增殖减慢,其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较培养前无明显的差别。三组至第3周时扩增倍数分别为89&#177;21、338&#177;78、216&#177;55(F=484.655,P〈0.0001),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4.32%&#177;4.62%、34.04%&#177;5.78%、0.68%&#177;0.39%(F=24.660,P〈0.0001)。体外抑制实验显示体外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效靶比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CD4^+T/Treg比例为8:1、4:1、2:1、1:1时对自体CD4^+F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65%、16.43%、28.75%、55.34%,对异体CD4^+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43%、14.72%、26.47%、50.25%,而且在各浓度梯度其抑制作用在自体和异体之间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我们采用rapamycin+CD3/CD28单抗标记的磁珠+IL-2在体外成功扩增了CD4^+CD25^+Treg,其扩增的倍数为89.4&#177;20.53,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高效的foxp3 RNA干扰的靶点用于阻断CD4^+CD25^+ 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使用oligoengine软件设计foxp3基因shRNA序列,化学合成法合成4条shRNA序列,构建含foxp3的靶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出表达FLAG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工具细胞293T细胞用于筛选RNA干扰的有效靶点。【结果】成功包装了4条foxp3基因靶序列相应的慢病毒颗粒;成功构建了表达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293T工具细胞:在工具细胞上筛选出了2条RNAi效率分别为91.3%和95.6%的有效靶点。【结论】使用FLAG融合蛋白和慢病毒载体能够筛选出Foxp3基因的RNAi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儿童青少年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侵袭性较强,最佳的治疗策略和方案仍需要探讨。本研究总结采用改良B-NHL-BFM-90方案治疗的儿童青少年间变T细胞淋巴瘤疗效和生存率,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从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18例16岁以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间变T细胞淋巴瘤患者入组,采用改良B—NHL-BFM-90方案治疗,药物包括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ifosfamide、etoposide、adriamycin、HD—methotrexate、vindesine、dexamethasone、cytarabine或HD—cytarabine,同时每个疗程鞘内注射一次。结果:15例(83.3%)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16.7%)部分缓解(partialre mission,PR),总有效率100%。中位随访31个月(4~68个月),全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survival,EFS) (87.4±8.4)%;Ⅰ/Ⅱ期患者为100%,Ⅲ/Ⅳ期患者为(85.1±9.7)%;低危组100%,中危组(88.9±10.5)%,高危组(80.O±17.9)%。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1例Ⅳ期患者CR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至今。2例患者分别于停止治疗3个月和5个月后复发死亡。结论:改良B—NHL—BFM-90方案是治疗儿童青少年间变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案.其毒性患者可耐受,但需要在有经验的肿瘤中心和血液科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托瑞米芬治疗年轻(≤35岁)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诊治的绝经前年轻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内分泌治疗共247例(分别为181例和66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生存情况,COX比率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中位年龄分别是33岁和32岁?全组中位随访77.1月,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的6年无病生存时间为77.0%和79.2%,6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87.4%,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总生存时间, HR = 0.794; P = 0.589; 无病生存时间, HR = 1.132; P = 0.686)?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的毒性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组织学分级高?分期晚和HER2过表达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相关;PR阴性患者可能无病生存时间短(P = 0.056);脉管癌栓?淋巴结阳性和分期晚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短?多因素分析提示HER2阳性和PR阴性预示年轻Luminal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分期较晚是该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的预后因素? 【结论】 托瑞米芬治疗年轻绝经前Luminal型可手术乳腺癌疗效和他莫昔芬相似,安全性好?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8+淋巴细胞浸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681例可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8+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2.0%(286/681)的乳腺癌间质存在CD8+淋巴细胞高浸润。CD8+淋巴细胞浸润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脉管癌栓、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表达、HER-2表达有关(P<0.05)。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和87.6%;其中CD8+淋巴细胞高浸润者与低浸润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2% 和68.8%,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和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8+淋巴细胞浸润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8+淋巴细胞浸润可作为预测可手术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向性、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文总结了80项国内外近年开展的靶向性、非细胞毒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对每一项试验,我们分别从出入组标准、起始剂量的确定、爬升剂量的方法和最终确定Ⅱ期推荐剂量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80项临床试验中,有48项以毒性反应作为停止剂量爬升的主要原因,8项以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为依据,与推荐Ⅱ期剂量的结果相一致.非传统的检测手段,如靶点效应的评价、影像学评价等均未常规在方案中设计,或很少在推荐Ⅱ期剂量时使用.[结论]到目前为止,靶向性、非细胞毒抗肿瘤药物Ⅰ期试验仍沿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指标作为观察终点.如何更有效的评价此类药物的分子靶点效应,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筛选出有效药物值得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