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ICU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由专业康复团队(由ICU医生、护士、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组成)进行的早期康复治疗(入住ICU48 h内),比较两组呼吸循环情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事件(坠床、管路脱出、压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谵妄发生率、肌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循环功能(血压、心率)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坠床、管路脱出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氧饱和度、压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谵妄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显著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肌力恢复、降低谵妄发生率、死亡率,提高危重症患者... 更多  相似文献   
2.
正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Santiago Ramony Cajal于1893年首次在胃肠道中发现的一类特殊间质细胞,与胃肠道平滑肌和神经纤维末梢在解剖学上有紧密联系,具有独立功能,既是胃肠起搏细胞,又具有传导神经递质的作用~[1]。ICC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消化道管壁内,按分布区域可大致分为:分布于胃、小肠和结肠内的环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ICC;位于黏膜下环肌层表面的ICC;位于小肠深肌丛区域的ICC;广泛散布于环肌和纵肌肌束内的ICC~[2]。目前消化道全层铺片技术由于能够直观、全面地显示ICC的分布、形态以及形成的细胞网络,而成为研究胃肠神经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文献中却鲜少提及此方法的详细操作过程。已知ICC特异性表达由原癌基因c-kit编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相似文献   
3.
<正>消化管的肠神经系统[1]及Cajal间质细胞[2]在调节胃肠的舒缩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直观地全面地观察到这些细胞在肌间或者肌内的整体构象和形态变化,对于更好地理解消化管壁的结构以及它们与胃肠运动相关疾病的关系,都有很好的作用。使用全层铺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可以达到这个要求[3-4]。利用全层铺片可以很好地补充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在实验观察中的不足。在制备全层铺片时,由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和固定方法的不同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c-kit基因及KIT
蛋白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C57BL/6小鼠以及乙基亚硝酸钠(ENU)诱变的c-kit基因点突变纯
合子小鼠(Wads m/m)结肠黏膜上皮KIT阳性细胞的部位;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30 mg/kg)观察对比野生型以及Wads m/m
小鼠结肠黏膜上皮BrdU掺入情况及动态变化,分析KIT在结肠黏膜上皮更新过程的作用。 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结肠黏膜组
织表达 c-kit基因, 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肠黏膜组织存在KIT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KIT阳性细胞位于结肠黏膜上皮,主要位于肠腺隐
窝基底部,但是Wads m/m小鼠KIT阳性细胞数以及KIT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BrdU掺入实验发现,Wads m/m小鼠远端结肠黏膜上皮
BrdU摄入和更新速度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慢。结论 结肠黏膜上皮表达KIT蛋白与结肠黏膜上皮的更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s)和神经分化的CB-MSCs对大鼠脾淋巴细胞(LCs)刺激作用的敏感程度. 方法 分别制备刺激细胞和LCs,将刺激细胞分为4组:1. CB-MSCs组;2. Dif-CB-HSCs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d后维甲酸(RA)处理4d诱导其神经分化细胞;3. SH-SY5Y组:人源SH-SY5Y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作为阳性对照组;4. Auto-LC组:自体大鼠LCs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将上述各组刺激细胞与LCs进行混合培养,分别通过酶标仪(MTT法),流式细胞术(CFSE法)检测LCs增殖情况( n =3). 结果 CFSE法和MTT法检测结果 均显示,CB-MSCs组和Dif-CB-MSCs组刺激LCs增殖明显弱于阳性对照组(SH-SY5Y细胞组),但CFSE法检测结果 显示,CB-MSCs组和Dif-CB-MSCs组细胞刺激LCs增殖百分率高于阴性对照Auto-LC组,MTT法检测结果 显示,CB-MSCs组和Dif-CB-MSCs组的吸光度( A )值稍低于阴性对照Auto-LC组. 结论 CFSE法比MTT法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胃肠粘膜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INE)网络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脾气虚合并胃溃疡模型中胃粘膜D细胞分泌SST的活性显著增强;空、回肠分泌SP、VIP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胃粘膜免疫细胞分泌IL-2的活性增强。结论 大鼠脾气虚胃溃疡模型的SST、SP、VIP、IL-2的合成及分泌水平发生了改变,表明胃肠粘膜局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是脾虚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DAB法与Nadi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氧化酶存在于细胞线粒体的内膜上 ,是电子传递链中的酶 ,它的活性往往作为细胞内氧化代谢的指标 ,也是线粒体的标志酶之一[1] 。早期常用经典的Nadi反应即吲哚酚蓝法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 ,现在广泛使用DAB法。这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如何 ,有何优劣 ,未见有详细的报道 ,因此 ,我们进行了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1 材料和方法选用Wistar大鼠 1只 ,用乙醚麻醉后断头处死 ,取心、肝、肾组织用液氮骤冷 ,做恒冷箱切片 ,切片厚 7μm ,分别进行Nadi反应和DAB法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 ,并做对照切片 ,同时做HE染色以观察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脓毒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脓毒症患者经充分液体复苏后.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用药后肾功能的变化,包括尿量、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等指标.结果 多巴胺组尿量、Fe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多巴酚丁胺组[(3072±480)、(2038±515)、(362±522)ml/24 h,(3.80±1.09)、(2.06±1.14)、(2.10±0.95)%,均P<0.05].多巴酚丁胺组的CCr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多巴胺组[(79.2±39.1)、(50.6±21.8)、(47.4±16.7)ml/min,P<0.05].结论 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FeNa,但不增加CCr,多巴酚丁胺可增加CCr,但对尿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兰尼碱受体3(ryanodine receptor 3, RYR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改变,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高脂饲喂20、27和33周后,在各个时点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根部制作连续切片。(1)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斑块面积和血管管腔面积,计算校正斑块面积(斑块面积/血管管腔面积)。(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不同周龄小鼠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RYR3表达变化。结果:与同周龄对照组小鼠相比,ApoE-/-小鼠体内RYR3表达显著减少(P<0.05),随着ApoE-/-小鼠周龄的增加,RYR3的表达明显减少,且与斑块面积/血管管腔面积呈负相关(r=-0.652,P<0.01)。结论: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RYR3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是近年来认识的一种临床以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状态改变及视力障碍为特点的脑病综合症,影像学表现可有双侧顶、枕叶异常信号等征象.现报道1例子痫合并脑后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