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遗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8年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1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HLA-A、B、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达HLA-A位点16个等位基因,HLA-B位点32个等位基因,HLA-DRB1位点25个等位基因.患者组HLA-A*1102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LA-A*1102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RR=0.06,P=0.019).结论 JLA-A*1102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易感负相关,提示HLA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遗传免疫关联,对该病具有临床预测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gene heredity and morbidit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y a random survey on the allele expression of HLA-A, B and DRB1 seat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genotypes of HLA-A, B and DRB1 alleles in 9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122 healthy blood donors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 based typing (PCR-SBT) method. Results Sixteen alleles in HLA -A locus,32 alleles in HLA -B locus and 25 alleles in HLA -DRB1 locus expressed themselves in thes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gene frequency of HLA -A*1102 in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 and negative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HLA -A* 1102 allel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R=0.06,P=0.019).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veals susceptibility association of HLA -A*1102 with patients having cerebral infarction, displaying close genetic immunity correlation between HLA alleles and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o,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s useful in the clinical prediction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1例女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多重PCR方法检测l例女性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并用PCR结合基因扫描的方法连锁分析该患者及其家系的5个微卫星DNA位点(STR-44、45、49、40、5’DysⅡ)多态性。结果 该患者和其儿子均为非缺失型DMD。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单倍型连锁分析发现女性DMD患者STR单倍型有两种情况:(1)和其患病的儿子Ⅳ-1具有一样的单倍型,该单倍型来自其未患病的母亲Ⅱ-1;(2)因该女性DMD患者儿子的第45内含子缺失。该患者的母亲有可能是嵌合体,该女性DMD患者只遗传了父亲的等位基因,则她的单倍型与其母亲及患病的儿子都不同。结论该女性患者由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能性较小,她和患病的儿子的单倍型可能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其发病与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鼠羊水来源干细胞(mAFSC)的原代培养及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方法 机械手段抽取孕中期小鼠羊水,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mAPSC表面抗原表达;锥虫蓝检测P3、P8、P13代mAFSC细胞活性.体外用神经元诱导液诱导mAFSC分化为神经元,并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表面标志β-tubulin. 结果 原代mAFSC培养7~10 d可以贴壁生长至80%以上,细胞数达3.5×105~4.0×105个.经3次以上传代以后,mAFSC呈现较均一的梭形细胞,并呈栅栏样排列.mAFSC在体外活性及增殖能力较强,经90 d以上的体外培养,P17代的细胞才出现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表面抗原Sca-1、CD29阳性;CD11b、CD34及CD45为阴性.mAFSC经神经元诱导液诱导3 d之后,可于体外形成神经样细胞,同时部分细胞表达β-tubulin. 结论 mAFSC在体外具有很好的活性及增殖能力,且拥有定向分化的潜能,为今后的小鼠动物实验细胞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mDC)数量与分布的改变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胸腺切除前未行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39例为研究组,同期因心脏病手术需行胸腺部分切除的患者19例为对照组.性别和年龄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C-LAMP作为胸腺mDC的标志物,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mDC在胸腺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软件辅助分析.结果 (1)对照组mDC严格地限定在胸腺體质区和皮髓交界区;MG组mDC分布不规则,在髓质、皮质和间质均能见到.(2)对照组mDC大致呈均匀分布在髓质区.MG组则较多地见到成簇分布,尤其在生发中心周围往往出现mDC密集包绕表现.(3)mDC阳性区平均视野细胞相对比例和绝对数MG组(10.9%±2.2%,50±9)均高于对照组(8.5%±1.5%,41±7)(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存在mDC数量的增多及分布的异常.这种异常提示mDC可能积极地参与了MG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SF-36量表测定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SF-36 量表测定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寻找良好的疾病严重度评估标准.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比较重症肌无力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组间,眼肌型与全身型患者之间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8 个维度方面的区别.结果 (1)重症肌无力患者SF-36 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或接近0.7; 健康对照人群组除活力(VT)和社会功能(SF)维度外,其他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2)健康对照人群组躯体角色(RP)、情绪角色(RE)、活力(VT)、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重症肌无力患者.(3)眼肌型患者与全身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F-36 测定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中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6.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反复四肢无力2年,再发并吞咽困难4个月”于2019年7月1日第二次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患者于2017年7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肩部持续性皮肤瘙痒伴刺痛,随后局部皮肤出现散在疱疹,当时无畏寒、发热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带状疱疹”予“伐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疱疹逐渐结痂但瘙痒及刺痛持续存在。8月下旬逐渐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初始表现为右上肢麻木及不能上举,症状逐渐发展并累及四肢,表现为双上肢不能上举及双下肢行走费力,伴双上肢及腹部以下皮肤麻木,感觉减退,低头时可诱发背部自上而下的闪电样刺痛。同时患者出现小便费力,大便秘结,遂于2017年9月1日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第一次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DM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慢性起病,10例有家族遗传史(为两个家系),临床表现12例均有肌强直、肌萎缩和视力障碍,肌无力10例,秃顶8例,性功能障碍7例.肌电图均示肌源性损害和肌强直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1例肌肉病理检查示肌纤维的核内移及肌纤维萎缩、脂肪增生.结论 DM的临床特点为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以及合并多系统损害.电生理学与病理学检查出现肌源性损害,肌电图出现肌强直电位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逆转化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的逆转化现象。方法 从成人骨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用参芪液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10个基因(内胚层基因ceruloplasmin;中胚层基因SM22;外胚层基因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yntaxin;生殖系基因protamine;神经元特异性基因Neuro D、NF、NSE、GFAP、Tau)在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逆转化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NF阳性,GFAP阴性。去除参芪液,观察到神经元样细胞又恢复为hMSC的外形,呈现宽大扁平或长梭形。基因检测显示逆转化的细胞基因表达与未分化hMSC相似。结论 参芪液可以促进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可以出现逆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