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仲丁威、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强迫接触法。结果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仲丁威抗性较低,抗性倍数分别为0.36和1.96;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较高,抗性倍数分别为43.75和118.89。结论应加强蚊虫抗药性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防蚊方法,合理的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点,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暴露史,通过实验室检测病例血清和媒介病原。病例于2011年6月份发病,发病前有蜱接触史,该病例被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家蝇抗性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大连市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与2001、2006年测试结果相比较,为阻止和延缓家蝇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点滴法。结果 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毒死蜱、残杀威的LD50(μg/♀)依次为0.146 4、0.030 1、0.452 3、0.607 2、﹥97.27,抗性系数依次为52.29、50.17、39.682、0.17、335.41。结论大连市家蝇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度抗性。建议加强抗性监测、科学用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不同生态环境蝇类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丽华  吴炜  周祎  庞为  邓凯  齐上 《医学动物防制》2011,(10):887-888,891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不同生态环境蝇类种群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11月采用捕蝇笼法调查不同环境蝇种构成和种群密度、重要蝇种季节消长。结果大连市常见蝇种有4科8亚科12属15种,优势种依次为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大头金蝇、家蝇,平均密度指数为22.28,蝇类活动高峰期为6~9月,不同生态环境密度指数最高的为居民区(61.13),其次是绿化带(27.92)、农贸市场(11.33),最低的为餐饮外环境(5.50)。结论大连地区蝇类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较长,种类较丰富。防治工作应以5~10月为重点,并充分考虑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大头金蝇、家蝇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与2008年测试结果相比较,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点滴法。结果大连市区德国小蠊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LD50值(μg/♀)依次为4.011 4、0.325 6、0.232 8、0.605 2、0.216 1,抗性系数依次为46.86、39.17、27.06、4.19、1.65。结论德国小蠊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对敌敌畏和残杀威有低度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连市蟑螂孳生场所及类型。方法粘捕法。结果大连市城区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99.11%;不同场所中餐饮密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洗浴和农贸市场;不同生境中厨房的密度指数最高。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洗浴和农贸市场是蟑螂孳生和危害的重点行业,应当加强对这些行业单位蟑螂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区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家蝇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大连市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毒死蜱、残杀威的LDm依次为0.00914128(μg/♀)、0.04449952(μg/♀)、0.13749008(μg/♀)、0.184592448(μg/♀)、〉97.27(μg/♀),对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敌敌畏抗性倍数依次为〉275.4744、23.4392、15.8927、6.1347、2.3131。结论大连市区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为高抗,毒死蜱为中抗,敌敌畏为低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连市媒介按蚊成蚊对DDT、溴氰菊酯、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筒法,观察区分剂量开始击倒时间、不同时间击倒率和24h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大连市媒介按蚊成蚊对DDT、溴氰菊酯、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分别为6,61、4、8、8min。区分剂量24h死亡率:依次为溴氰菊酯91.30%、残杀威89.48%、氯菊酯84.93%、高效氯氰菊酯80.43%为初步抗性群体(M);DDT50.60%为抗性群体(R)。结论应加强媒介按蚊抗药性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防蚊方法,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减缓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的传播机制.方法 采集病人体表及居住环境蜱,通过Real-time PCR筛查蜱中的病毒核酸.结果 病人体表蜱中检测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提示蜱可能为该新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对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目前该病在我国按照乙类传染病进行疫情管理。2011年,大连市发现首例SFTS,随后该病的发病特点为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14年大连市出现首起SFTS聚集性疫情,本资料通过调查本市首起聚集性病例事件,分析本次事件传播途径及波及人群,为及时控制疫情,制定本市SFTS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