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27耳)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厢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取大腿内侧自体游离中厚皮片植皮,碘仿纱条压迫并扩张耳道。结果26例病人27耳随访6个月至8年,24耳外耳道宽敞,无再狭窄;3耳出现轻度狭窄,发生率11.1%(3/27),效果满意。结论对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治疗可根据狭窄的原因、部位及程度等不同情况采用外耳道成形、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或同时进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等手术治疗,术后局部换药,即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测震动眼震(VIN)在眩晕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单侧前庭周围性疾病眩晕缓解期患者67例为实验组,分别进行震动试验(VT)和摇头试验(HST),观察眼震诱发情况。眩晕患者同时还进行冷热试验(CT)。结果:实验组VT中52例(77.6%)出现VIN,主要是水平眼震,其中44例VIN方向朝向健侧,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分别有2例、6例VIN方向朝向患侧;引出摇头眼震(HSN)46例(68.7%),CT存在一侧半规管反应减退(UW)54例(80.6%)。对照组均无VIN和HSN。结论:VIN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为评定前庭损伤侧别提供有益信息,安全性强、患者无痛苦、简便、易于推广,适合各级眩晕门诊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较少见,不易根治,且易癌变。1980~1991年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4例,其中16例癌变,16例全部单侧发病,平均年龄53.3岁,恶变率21.6%,作者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放疗及反复多次手术是NIP恶变的诱发因素,手术治疗采用上颌骨部分及全部切除术,累及眶内应一并行眶内容物剜除,术中应将肿瘤尽量彻底切除,并认为术中术腔内应给予液氮短时多次冷冻治疗。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扁桃体切除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电凝切除与传统剥切法对术中、术后患者的影响差异。方法将124例患者病变扁桃体左右两侧随机分为A、B组,A组为高频电刀电凝切除并止血法、B组为传统剥切结扎止血法,比较二种不同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反应情况。结果A组剥离时间平均3min50s,手术时间平均5min40s,出血量1~4ml;B组剥离时间,平均8min25s,手术时间平均16min35s,出血量12~30ml。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疼痛明显(4±1分),白膜厚重,脱落慢(14~21)d,术后恢复正常饮食及生活慢,B组术后疼痛较轻(2±1)分,白膜薄,脱落较快(7±10)d,术后恢复正常饮食及生活快,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刀电凝切除法较剥切法时间短,出血量极少,术后局部疼痛明显,扁桃体窝白膜脱落时间长,愈合慢。恢复正常饮食及生活慢,二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AB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力评估的价值及其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78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34例)和34例(68耳)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1、31.1、51.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并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Ⅴ潜伏期(5.79±0.22 ms)较对照组(5.67±0.24 ms)延长;3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 波Ⅰ潜伏期(1.85±0.18 ms)、波Ⅴ潜伏期(5.98±0.19 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6±0.16 ms、5.82±0.24 ms)延长;在5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94±0.26 ms)、波Ⅴ潜伏期(6.09±0.25 ms)较对照组(分别为1.83±0.15 ms、5.99±0.24 ms)延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31.1次/秒时,OSAHS 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31.1-11.1(0.12±0.17ms)较对照组(0.07±0.11 ms)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5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51.1-11.1(0.21±0.25 ms)较对照组(0.15±0.10 ms)长。ΔⅠ31.1-11.1与LSaO2负相关(r=-0.24),与SIT90(r=0.23)、SIT80(r=0.27)正相关;ΔⅠ51.1-11.1与LSaO2(r=-0.33)、MSaO2(r=-0.35)负相关,与SIT90(r=0.37)、SIT80(r=0.29)正相关;以上差异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发声时空气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嗓音功能分析仪(Aerophone II Voice Function Analyzer)对30例声带息肉、28例声带小结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对平均气流率(mean airflow rate)、口腔压(intraoral pressure)、声门阻力(glottal resistance)、声门效率(glottal efficiency)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的平均气流率、声门阻力、声门效率分别为254.50±36.02ml/s、33.55±4.63cmH2O/(L·S)、2.46±1.49和177.45±25.93ml/s、38.83±8.88cmH20/(L·S)、7.75±3.71,与正常人118.44±29.98ml/s、53.04±8.64cmH2O/(L·S)、9.17±3.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声带息肉患者声门下压力为8.97±1.36cmH2O,与正常人6.24±0.99cm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患者平均气流率、声门下压力和声门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声带息肉患者的声门闭合程度、发声时的效率比声带小结患者更差,空气动力学检测可以对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的嗓音功能作出量化的、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9月~1999年8月我科采用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治疗额筛、蝶窦肿瘤前、中颅窝侵犯6例和前颅窝脑膜瘤鼻腔、鼻窦侵犯1例。术后配合放射线治疗,收效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31~63岁。其中额窦横纹肌肉瘤1例,额筛窦癌4例,蝶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前颅窝、鼻腔、筛窦恶性脑膜瘤1例。 1.2 主要症状 7例中5例有鼻涕带血、鼻出血和(或)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CD31和过碘酸雪夫试剂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CD31染色标记石蜡包埋喉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的表达,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血管生成拟态与喉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肿瘤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值均<0.05).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的发病部位、肿瘤分期、T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管生成拟态(P=0.014)、肿瘤分期(P=0.009)、T分期(P=0.013)、淋巴转移(P=0.013)、组织病理学分级(P=0.038)、肿瘤大小(P=0.028)和放疗(P<0.0001)与喉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而血管生成拟态(P=0.011)、发病部位(P=0.049)、肿瘤大小(P=0.001)和放疗(P <0.0001)与喉癌患者无瘤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管生成拟态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喉癌组织中内皮依赖性血管与血管生成拟态共存.血管生成拟态可能通过促进区域淋巴转移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对预测喉癌患者的转移和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