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10μmol/L)体外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Bcap37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Bcap37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流式细胞仪检测Bcap37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特有的梯状图谱;实验组显示细胞核染成棕色的凋亡细胞,且AI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具有量效依赖性,P〈0.001。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G1、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西他赛(≤10μmol/L)诱导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相似文献   
2.
屏风固金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太子参、金银花、连翘、藿香、防风、甘草等组成。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测定屏风固金颗粒含药血清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等指标,探讨该药的免疫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屏风固金颗粒抑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屏风固金颗粒抑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屏风固金颗粒抑菌作用;通过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实验测定其抗炎作用。结果:屏风固金颗粒在体外对常见的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大鼠足肿胀。结论:屏风固金颗粒具有抑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屏风固金颗粒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黄芪、连翘、甘草进行色谱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多糖及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TLC法专属性较强,HPLC测定黄芪甲苷在0.02~0.1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91%,RSD为2.54%。多糖的线性关系范围在10~5μg,r=0.9958。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屏风固金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我国鲁登巴赫氏(Lutembacher)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关注医源性Lutembacher综合征的发生。方法检出1979年至2007年Lutembacher综合征在不同类型丈献报道的分布以及随机33篇丈献中6488例经皮穿刺气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的并发症患者的资料。结果 1.我国28年间Lutembacher综合征发病总数352例;2.1995年至2007年Lutembacher综合征呈现增多及减少趋势,可能与经皮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Therapy,PIT)的开展有关系。3.PBMV并发症之一,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71例,同样属于医源性Lutembacher综合征,未在Lutembacher综合征发病总数中。4.经典性和医源性Lutembacher综合征的治疗和发病有所不同。结论 1.二尖瓣狭窄(Mltral Stenosis,MS)行PBMV后产生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应当诊断为医源性Lutembacher综合征并值得关注。2.关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进程:3.PBMV技术和部分Lutembacher综合征选用介入技术治疗具有前景,应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谈如何降低药品盘点误差率山东省立医院药剂科(250021)魏爱英,梁烟生药品盘点误差率是各级医院药剂科达标验收时考察的重要经济指标,该值反映医院药房药品的管理水平:其值越低,表明药品的管理水平越高。但是,各级医院药房中普遍存在着药品盘点误差率较高的现...  相似文献   
7.
<正> 敌敌畏中毒屡有发生。我们对1例敌敌畏中毒危重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托品冲击治疗,抢救成功。报告如下:于××,女,21岁。吞服敌敌畏250毫升,半小时后口吐白沫,昏迷,经肌注阿托品2毫克后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血压90/50毫米汞柱,深度昏迷,颜面紫绀,四肢厥冷,皮肤花斑。瞳孔针尖大小,喉有痰鸣,两肺有湿鸣。心率(?)次/分,腹平软肝脾未及。化验:白细胞25700/mm~3,中性85%,淋巴15%。二氧化碳结合力了31.4容积%,非蛋白氮37毫克%。诊断:急性有机磷中毒(重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状况,探讨其在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与内涵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查2012年9月-12月期间,1596份出院病案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内容和1661份新入院病案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结果病例特点中无主诉、无现病史、无"三史"、体格检查不全面、无辅助检查分别占29.55%、18.18%、51.51%、59.85%、22.73%;8小时内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占10.48%;结论病例特点书写内容不完整,影响拟诊讨论的内涵质量;首次病程记录在病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是体现医疗内涵质量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笔者所在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12月骨科、普外科择期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20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超使用级用药占68.93%,超类别用药占34.85%;单一用药占80.30%,二联用药占11.33%,手术前后更换药物占8.37%;术前2 h内给药占25.62%,术前未给药占13.30%,术前>2 h给药占35.96%,术后持续给药时间≤24 h占25.62%,给药时间>24 h占74.38%. 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药物使用率高、药物选择和用药时机不规范等问题,需制定相应措施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离体保存后再灌注肝脏IL-10 mRNA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UV液、UV液+丹参保存并再灌注的离体肝脏的IL-10 mRNA表达.结果:丹参保存1 6、24、32 h再灌注的大鼠离体肝脏IL-10 mRNA表达分别为68.55±5.37、49.73±3.74、32.65±2.39;明显高于对照组(37.62±3.3723.70±2.35、137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能够增加肝脏保存后再灌注IL-10 mRNA表达,对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