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孕7周药物流产后口服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疗效。方法将药物流产者94例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自孕囊排出日始每晚睡前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1片2,1 d后停药,对照组流产后未服用该药。均在流产后第1、2、3周及月经来潮后随访4次,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及月经转归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长于以往月经历时的分别占8.8%(5/57)7、0.2%(26/37),流血时间明显短于以往月经历时的分别占50.9%(29/57)、8.1%(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多于月经量者分别占1.8%(1/57)、62.2%(23/37),少于月经量者分别占38.6%(22/57)、5.4%(2/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无重复妊娠流产发生。结论药物流产后及时正规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以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促进月经恢复等,缩短了观察药物流产结局的时间,可靠避孕,避免重复流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患者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月妇科收治的TCRP术后EP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血清血红蛋白(HG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EMT)、月经量评分变化、EP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MT、月经量和息肉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预防TCRP术后复发较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技术治疗21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术后1个月开始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率71.4%(15/21),好转率19.1%(4/21),总有效率90.5%(19/21)。结论:腹腔镜下圆韧带悬吊术方法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B型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安徽省淮南市第四矿工医院超声波室韦成厚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syn-drome简称BCS)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和诊断方法的现代化,临床发现者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术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疗效,明确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是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3年1月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175例(腹腔镜组),同期开腹术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157例(开腹组),共332例,术后随访3个月~7年,成功随访266例,随访率80.12%.通过对两组术后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2.01±20.02 min)低于开腹组(94.73±21.10 min),P<0.001;腹腔镜组术后发热率(24.00%)低于开腹组(59.24%),P<0.001;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24 h率(73.14%)高于开腹组(10.83%),P<0.00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3.38±1.16 d)短于开腹组(6.88±1.30 d),P<0.001;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9.73±3.13 d)短于开腹组(26.92±6.17d),P<0.001;术后痛经改善情况,腹腔镜组完全缓解38.38%、减轻36.36%、无改善25.25%,开腹组完全缓解54.22%、减轻28.92%、无改善16.87%,P>0.05;累积复发率(7年),腹腔镜组39.16%,开腹组47.49%,P>0.05;合并不孕症者累积妊娠率(7年),腹腔镜组51.27%,开腹组58.30%,P>0.05.结论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的手术方法,可基本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对重度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聚乙烯醇微粒(PVA)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栓塞前、栓塞后3个月及6个月,评估所有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并且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及病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子宫大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血流动态改变,及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础体温情况。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子宫体积显著减小,平均缩小136.48(37.6%),子宫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cm/s)显著降低,由(27.27±6.03)cm/s降至(14.19±5.98)cm/s,P<0.05。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由0.54±0.03降至0.86±0.04,P<0.05;栓塞术前、后卵巢血流、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月经周期无显著性差别。1例患者出现短暂卵巢功能急剧减退。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新颖、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可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对卵巢功能无明显损害,但应注意可能导致卵巢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改良式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89例输卵管绝育术后育龄妇女行双侧改良式输卵管吻合术,从输卵管结扎部位浆膜层的分离、管芯的端端对合及吻合方法等方面改进。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5岁。手术时间为月经结束后3~7 d。术中取切除的输卵管结扎瘢痕组织送病理检查。吻合术后5 d及第1次月经结束后3~7 d行输卵管通液手术。术后12个月以上未妊娠者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 89例双侧输卵管吻合均成功。术中见慢性盆腔炎8例,病理检查示慢性输卵管炎17例。术后5 d输卵管通液通畅率为100%,第1次月经结束3~7 d通畅率为95.5%。术后避孕4例。术后2年内妊娠率为61.2%(52/85),其中术后12个月内妊娠47例;12~18个月内妊娠5例,其中2例为输卵管妊娠。52例妊娠者中,慢性盆腔炎患病率为3.8%(2/52),与33例未孕患者慢性盆腔炎患病率42.4%(14/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1,P=0.000)。术后12个月以上未孕者中14例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有5例输卵管梗阻。结论改良式输卵管吻合术具有吻合口张力小、对合好,缝合针数少,术后输卵管通畅性好等优点。建议对术后1年以上未孕者尽早施行输卵管通畅性及盆腔炎症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2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子宫内膜进行AQP1、VEGF的表达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QP1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表达,VEGF主要在微血管内皮及间质细胞质中表达。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半定量免疫组化评分(HSCORE)值均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增殖期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增殖期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AQP1、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4,P<0.01;r=0.749,P<0.01);AQP1和VEGF在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结论:AQP1、VEGF在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与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方法选择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RSA组),人工流产中止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和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结果非孕期,RSA组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RSA组非染色体因素再次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活性也高于成功妊娠组(P0.05);RSA组非染色体因素再次自然流产妇女,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活性可作为RSA免疫治疗监测的指标,外周血NK细胞和蜕膜NK细胞可能在RSA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