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对1036例患者进行宫颈机会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标准。结果:细胞学检查发现正常575例;良性反应性改变281例;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侧;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3例。HR—HPV感染376例,阳性率36.29%;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72例,CINⅡ61例,CINⅢ65例。宫颈癌11例。高危型HPV—DNA在宫颈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液基细胞学检测CIN的灵敏度63.16%,特异度94.19%,阳性预测值73.3%,阴性预测值91.0%;高危型HPV—DNA检测CIN的灵敏度85.17%,特异度75.69%,阳性预测值47.0%,阴性预测值95.28%。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测筛查CIN的灵敏度94.73%,特异度97.21%,阳性预测值89.59%,阴性预测值98.65%。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高了筛查CIN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绝经状况及子宫出血状况对内膜息肉潜在恶变或恶变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维普和CNKI数据库等,纳入所有关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风险的文章。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以及其95%CI。结果19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共12431名患者,其中428位患者的内膜息肉为恶性,恶性率为3.4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子宫出血状况作为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Z=3.72,P〈0.05),RR=2.14,其95%C1为1.43~3.20;同样,绝经状况作为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也有统计学意义(z=7.64,P〈0.01),RR=4.25,其95%C1为2.93~6.17。结论本研究认为子宫异常出血和绝经状况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加消瘤放疗后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意义,评估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对该治疗方案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本院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A期)101例,其中研究组(术前同步放化疗组)59例,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1次联合腔内后装放疗2~3次(700~1200cGy/次),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42例予盆腔内外照射的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CC水平。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切除率达100%,病理有效率9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和92.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3.8%,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的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及放疗消瘤后血清SCC阴性者有效率及病理完全反应率较阳性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A期宫颈癌中,应用新辅助化疗加消瘤放疗后手术疗效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一致,副反应轻,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血清SCC对术前辅助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临床病理特征与晚期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并随访到的159例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25例血糖≥6.10mmol/L患者3年(47.96%)及5年(32.57%)生存率低于血糖6.10mmol/L者(P0.05)。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6%和34.51%,Ⅳ期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9%和15.92%(P0.05)。组织学分化为G2和G3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9%和31.79%,低于G1者(P0.05)。残余肿瘤直径2cm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2%和26.76%,低于残余肿瘤直径≤2cm者(P0.05)。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未分类4组病理类型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血糖高低[相对危险度(RR)为2.008,95%置信区间(CI)为1.179~4.018,P=0.034]、手术病理分期(RR=2.391,95%CI为1.345~4.198,P=0.024),组织学分化(RR=2.363,95%CI为1.351~4.193,P=0.032)及残余肿瘤大小(RR=3.564,95%CI为2.683~6.857,P=0.01)是卵巢癌的预后因素。结论:血糖、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残余肿瘤直径可以作为卵巢癌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与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的母婴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Medline、Embas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1989—2016年有关TOLAC和ERCD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91 975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TOLAC组)51 428例,对照组(ERCD组)40 547例。TOLAC组发生子宫破裂风险较ER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78,95%CI:1.24~6.22,P=0.01);TOLAC组子宫切除的风险比ERC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44~0.74,P0.000 1);而孕妇产褥感染风险(RR=1.10,95%CI:0.78~1.56,P=0.58)、孕妇输血风险(RR=1.09,95%CI:0.62~1.92,P=0.75)以及孕妇死亡风险(RR=0.71,95%CI:0.26~1.92,P=0.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RR=2.30,95%CI:1.74~3.03,P0.000 01)及围生儿死亡(RR=1.71,95%CI:1.29~2.25,P=0.000 1),TOLAC组均比ER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为了降低剖宫产率,应该鼓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进行阴道试产。为了降低相关风险,产前需要进行充分评估,产时严格且规范监测,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同时还要合理、科学地评估每次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的临床表达情况,了解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妇科住院治疗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34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5例)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45例)共104例,整理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DCD4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DCD4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4%、68.0%和48.9%。χ~2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子宫内膜组织中PDC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4,P=0.018),Ⅰ、Ⅱ、Ⅲ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PDCD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2,P=0.011)。通过观察和相关实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44.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6,P=0.007)。结论抑癌基因PDCD4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的病因,分析患者年龄、绝经年限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80例PM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占病因的81.11%,其中子宫内膜增殖症占23.33%,子宫内膜息肉占22.22%;恶性肿瘤占绝经后出血患者的18.89%,子宫内膜癌多见,宫颈癌次之。结论PMB的病因主要为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但随着PMB患者年龄和绝经年限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有升高。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的远期预后。方法 73例ⅠA1期宫颈癌患者,其中35例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38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6 a,失访7例,3 a生存率100%。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者复发1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者无复发病例,两者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的远期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EOC患者作为EOC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4例作为良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OC组织和良性卵巢组织中PDCD4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组织中PDCD4表达差异,分析PDCD4表达与EO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EOC组术后随访5年,采用生存曲线图分析PDCD4表达水平与EOC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O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良性对照组PDCD4阳性表达率高于EOC组(P<0.05)。EOC组PDCD4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腹水情况、月经情况、转移情况、原发灶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PDCD4阳性表达者生存曲线图优于PDCD4阴性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Ⅲ~Ⅳ期、PDCD4阴性表达是EO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OC组织中PDCD4呈低表达,PDCD4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EO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介入化疗是在X线监视下 ,将特制导管插入股动脉后选择性插入肿瘤供瘤动脉 ,推注药物的一种化疗方法。此法可使肿瘤及周围组织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副作用轻 ,化疗效果好 ,为治疗中晚期腹腔恶性肿瘤的先进方法之一。我院自 1993~ 1997年共为 2 79例腹腔恶性肿瘤病人行介入化疗 ,经临床观察和随访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79例 ,男 185例 ,女 94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 58.6岁。其中肝癌 10 7例 ,胃癌 84例 ,直肠癌 4 1例 ,胰腺癌 30例 ,其它恶性肿瘤 17例。均经病理、穿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