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商陆抗病毒蛋白对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AP处理HCV感染细胞模型(HCV-HepG2),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内HCV RNA,以不同浓度的α-2b干扰素(IFNα-2b)处理同样的细胞模型作为对照。结果:经PAP处理后各模型组细胞内HCV RNA含量于48小时、96小时和144小时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上清液中HCV RNA含量在48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96小时和144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AP对HCV的抑制作用随PA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用IFN-α2b处理HCV—HepG2模型亦得出类似的结果。两者均以第48小时的抑制率最高。但在96小时、144小时时PAP对细胞内HCV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FN(P〈0.05,P〈0.01)。结论:PAP对HC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HCV复制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α2b。PAP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稳定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 640培养基、37℃、5% CO2条件下于培养瓶中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及胎肝细胞株L02细胞,L02培养基加胰岛素0.2μ/ml,用HCV阳性血清感染HepG2、SMMC 7721、L02细胞,3株细胞均每隔3d换液,消化、传代1次,连续培养60d,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正、负链HCV RNA。结果:HepG2、SMMC7721细胞在感染后2-30d,L02细胞在感染后3-30d于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3-30d可以间断检出,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3株细胞以HepG2细胞中HCV 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并在第31-60天仍可间断检出HCV RNA正、负链,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HepG2、SMMC 7721及L02 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因一致。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HepG2、SMMC 7721及L02细胞均对HCV易感,并能支持HCV长期稳定的复制。因此HepG2细胞是较为理想的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纠正低蛋白血症对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 2019 年3月~2021 年3 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56例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28例。给予两组2HRZE/4HR抗结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对照组仅接受抗结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DILI发生时,给予护肝治疗。在治疗结束时,评定临床转归,进行痰培养和肺部CT检查。结果 观察组结核治愈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肺部病变吸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DILI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在DILI发生时,7例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5.2±4.9)g/L,显著高,15例对照组【(29.6±4.9)g/L g/L,P<0.05】,而血清TBIL水平为(33.6±5.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6.6)μmol/L,P<0.05】;在护肝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ST、ALT、ALP、TBIL和TBA水平分别为(39.4±9.8)U/L、(35.1±10.8)U/L、(98.6±16.2)U/L、(17.4±4.6)μmol/L和(81.3±13.7)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8±9.9)U/L、(78.0±13.8)U/L、(133.7±22.9)U/L、(26.5±6.8)μmol/L和(96.9±16.4)μmol/L,P<0.05】。结论 补充人血白蛋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于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能够提高结核治愈率,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淼患者血清铁虿自(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mA)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sF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显著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sF。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T—Bil、PT、TBA呈显著正相关,与A1b、ALT、AST、CHE呈显著负相关。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存活者,随着病情逐渐好转,sF逐渐下降;死亡者随着病情逐渐恶化,sF逐渐升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程度越严重,sF升高越明显;动态测定sF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 ,减少漏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2 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5 3 3% ) ,共分离细菌 2 5株 ,包括 8种细菌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 ,占 4 8% ;38例 (84 4 % )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 (PMN)比值≥ 0 5 0。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重肝)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关系及意义。方法:放免疫测定33例重肝、39例急性肝炎及30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结果:重肝T3、T4TSH水平显著低于另外两组,rT3则增高;T3、T4与血浆白蛋白呈正相关,T3、TSH与凝血酶原时间、rT3与谷丙转氨酶呈负相关,重肝死亡者T3、T4、TSH低于存活者,rT3则增高。结论:重肝病人甲状腺素水平可为反映肝功能的敏感指标,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1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61例,B级53例,C级59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肝硬化患者DPv、Dsv增宽,VPvVsv减慢,Qsv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QPv在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Child C级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超测量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抽取的200例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研究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提供不同的治疗,最后对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常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7%,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研究组抗病毒治疗能够起到极为显著的效果,阻止病毒的繁殖与扩散,对改善预后十分主要,同时能够加速康复,提升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已被证实,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注意到肝细胞内HBV DNA水平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观察到血清HBeAg阴性患者有高滴度的HBV DNA,且部分血清HBeAg阴转与慢性肝炎恶化、重型肝炎发生和慢性肝炎癌变密切相关。为探讨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0.
陈瑞烈 《肝脏》2003,8(3):69-69
本研究通过对 98例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的检测 ,探讨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98例慢性肝病患者均为本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病例。其中慢性肝炎轻度 19例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1岁 ,平均3 9 .5岁 ;慢性肝炎中重度 2 5例 ,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 2 7~ 66岁 ,平均 3 8.8岁 ;慢性重型肝炎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 2 5~ 64岁 ,平均 3 9.7岁 ;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 )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8~ 69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