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背景:啮齿类动物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工作模型和非工作模型,非工作模型相对于工作模型,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其中以Heron法最为显著。 目的:对Heron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建立更合理、符合实验需要的心脏移植模型,以利于后续实验研究。 方法:对Heron法进行改良,将受体右颈外静脉套管插入供心右肺动脉,右颈总动脉套管插入供心主动脉,环扎固定,供心左肺动脉结扎,从而快速、高效地建立改良的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大鼠移植成功率、并发症、总手术时间、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供心摘取时间,颈部移植时间及供心冷缺血时间。 结果与结论:单人操作连续进行正式实验25次,移植成功24次,成功率96%。全组无吻合口漏血、血液回流障碍,术后受体无死亡。每例手术总时间需50~60 min;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为(18±3) min;供心摘取时间为(10±1) min;颈部移植时间为(6±1) min;冷缺血时间为(16±1) min。结果表明,改良Heron法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冷缺血时间短,更合理、实用、稳定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下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抽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该院血管外科收治的9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5~7 d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行造影,若患肢血栓清除则取出下腔静脉滤器,若患肢血栓未完全清除则采用大腔导管吸栓或继续导管接触性溶栓2~3d再行造影,若血栓仍无法完全清除则长期留置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随访,该组共3例患者长期留置下腔静脉滤器,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成功率达到100%.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其中治愈90例,93例患者中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行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37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组),其中23例变异出路径,214例完成路径,与实施路径管理前149例资料(传统组)对比分析,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路径组与传统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8±1.3)d和(11.5±4.8)d,住院费用分别为(8 233.2±2 135.6)元和(8 802.6±2 211.2)元,手术并发症分别为1.9%和8.7%,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9.1%和86.6%.两组在各项评价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及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腔内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89例,其中试验组利用体外开窗技术重建,44例,男36例、女8例,平均年龄(58.02±13.58)岁;对照组利用烟囱技术重建,45例,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10±12.3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126.16±7.53)min vs.(96.49±6.52)min,P<0.01]。中位随访时间31(13~48)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内漏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心肌梗死、假腔血栓化、逆撕性主动脉夹层、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预置2把Pro Gilde血管缝合器进行术后修复穿刺点,对照组采取传统缝合修复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8.2 min vs.140.8 min)、退鞘后血管处理时间(4.3 min vs.9.1 min)、住院时间(4.4 d vs.5.9 d)的均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8.4万元vs.8.1万元)增加(均P0.05),而下肢制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的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因发生内漏实施二次手术,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27%vs.24.07%,P0.05)。结论: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手术效果可靠、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背景:啮齿类动物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工作模型和非工作模型,非工作模型相对于工作模型,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其中以Heron法最为显著.目的:对Heron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建立更合理、符合实验需要的心脏移植模型,以利于后续实验研究.方法:对Heron法进行改良,将受体右颈外静脉套管插入供心右肺动脉,右颈总动脉套管插入供心主动脉,环扎固定,供心左肺动脉结扎,从而快速、高效地建立改良的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大鼠移植成功率,并发症、总手术时间、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供心摘取时间,颈部移植时间及供心冷缺血时间.结果与结论:单人操作连续进行正式实验25次,移植成功24次,成功率96%.全组无吻合口漏血、血液回流障碍,术后受体无死亡.每例手术总时间需50~60 min;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为(18±3)min;供心摘取时间为(10±1)min;颈部移植时间为(6±1)min;冷缺血时间为(16+1)min.结果表明,改良Heron法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冷缺血时间短,更合理、实用、稳定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X线下导管引导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1例(92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X线下导管引导注射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观察、随访临床效果。结果92条患肢均获得满意效果;随访6~30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X线下导管引导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符合美容要求,适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有美容要求及高龄不能耐受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