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钰  曹权  郑崇明  刘少华  阙军  王虹 《江苏医药》2012,38(23):2845-2847
目的 评价床边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53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抗感染及原发病治疗;治疗组21例,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行床边肺泡灌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持续发热、肺部啰音、机械通气和影像学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4.13 d vs.8.95d、16.34 d vs.10.57 d、14.38 d vs.8.28d和14.81 d vs.10.67 d)(P<0.05).治疗7d和14d后,治疗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4.48分 vs.5.59分和1.14分vs.2.31分)(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71% vs.52.65%)(P<0.05).结论 床边纤支镜行肺泡灌洗可有效地控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进而分析它们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4h达标(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血压≥65mmHg)复苏治疗21例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前瞻性自身比较复苏治疗前及复苏治疗24h后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及APACHEⅡ评分,直线回归分析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4h内复苏液体总量为(7775±1735)mL(5320~11028mL),复苏达标时间为(18.09±4.57)h。复苏治疗24h后血Na+(mmol/L)和Cl-(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a+:138.71±5.67比135.62±7.23,P=0.024;Cl-:109.10±4.90比101.67±8.59,P=0.000);血pH值、红细胞比容(Hct,%)、阴离子隙(AG,mmol/L)、乳酸(mmol/L)及APACHEⅡ评分(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7.31±0.05比7.37±0.06,P=0.000;Hct:28.48±2.56比32.76±9.19,P=0.049;AG:8.33±3.45比14.17±8.83,P=0.004;乳酸:1.66±0.89比2.96±1.23,P=0.001;APACHEⅡ评分:10.90±3.73比17.24±4.06,P=0.000)。血Cl-水平与复苏液体总量呈正相关(r=0.717,P〈0.01)、其余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制定适宜的液体复苏目标,并监测内环境的变化,尽可能控制晶体液输入量及不良内环境影响。复苏治疗减轻病情与输注液体总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acute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AIPA)死亡率很高,我院成功救治一例重症甲流并发AIPA的患者。本文对治疗过程中伏立康唑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肺泡灌洗及激素等的作用加以探讨并复习有关文献,希望能为重症AIPA病人的抢救提供经验。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体重95kg。因"发热、呼吸困难1月,咯血1天"入我院。患者2009年10月初因发热伴咳嗽、严重低  相似文献   
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内感染分离的耐药菌株发生率不断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异帕米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部感染,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手术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在用药前、用药后1h、4h、8h、16h、24h,以面部表情评分法(FPS)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以Risker评分法评定患者的镇静效果.记录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危险躁动次数以及停用镇痛镇静药物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的镇痛、镇静效果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相当,平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危险躁动次数前者少于后者.停用镇痛镇静药物后,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明显快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脱机拔管时间前者显著短于后者.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停药后患者苏醒快,临床上可替代芬太尼及丙泊酚用于心脏术后的镇痛与镇静.  相似文献   
6.
梅勇  阙军  徐鑫荣 《江苏医药》2007,33(2):165-167,F0002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内毒素血症兔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连续兔静脉内注射内毒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为空白对照;B、C、D、E组均给予内毒素(600μg/kg)建模.C、D、E组均于内毒素注入后30min后分别静注丙泊酚5、10和15mg·kg-1·h-1.4h后分别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小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取小肠组织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和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B组相比,C、D、E组的血浆DAO活性、小肠组织MPO活性、小肠组织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小肠组织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光镜下可见A组小肠组织学正常,B组小肠粘膜损伤严重,C、D、E组与B组相比肠粘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丙泊酚对内毒素血症兔肠道具有保护作用,但并非丙泊酚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效果。方法需行气管切开的ICU重症患者58例分为PDT组28例和TST组(行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瘢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ST组比较,PDT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颈部瘢痕小(P<0.05)。PDT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TST组(3例vs.23例)(P<0.05)。结论 PDT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颈部瘢痕小,是需行气管切开的ICU重症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肺是开放器官,肺移植术后容易产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我院4例单肺移植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测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早期胸水乳糜试验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6—12月肺癌手术治疗的488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晨空腹抽取胸水送检做乳糜定性试验,统计学分析胸水乳糜试验结果与临床乳糜胸的关系,以及影响胸水乳糜试验结果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胸水乳糜定性试验阳性率为48.16%(235/488),其中有12例术后发生临床乳糜胸;胸水乳糜定性试验阴性率为51.84%(253/488),阴性患者均未出现临床乳糜胸。卡方分析显示早期胸水乳糜定性试验结果与后续乳糜胸发生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P=0.024)、术前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18)、术前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14)、术后白蛋白水平(P=0.015)、淋巴结清扫范围(P=0.018)是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胸水乳糜定性试验阳性结果产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应早期进行胸水乳糜定性试验,结合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等指标构建合适的预警模型,给予具体化分级饮食方案,以促进患者恢复并满足其营养目标需要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比较蛋白酶抑制剂和激素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地塞米松组(D组),每组8只.除C组外,其他组均经耳缘静脉给予内毒素(600μg/kg),U、D组在给予内毒素同时分别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0 U/kg)、地塞米松(5 mg/kg).4h后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和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形态,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光镜下见C组肺组织学正常,L组肺间质弥漫性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并可见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而U,D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U,D组与L组相比较兔肺组织湿/干质量比[(5.02±0.11),(4.93 ±0.13)vs.(5.37±0.29)],MPO[(0.51±0.05),(0.54 ±0.07)vs.(0.82±0.09)],MDA[(0.82±0.05),(0.81±0.04)vs.(0.96±0.05)]以及血清NO水平[(296.2±11.7),(291.7±15.8)vs.(351.8±19.6)]和TNF-α[D组(2.021±0.122)vs.L组(4.999±0.139)]明显降低、SOD活性[(120.3±6.1),(122.6±3.5)vs.(105.1±8.5)]明显增强、动脉血气中pH[(7.30 ±0.23),(7.30±0.17)vs.(7.22±0.45)]和PaO_2[(101.9±6.8),(102.5±4.7)vs.(80.3±3.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组与D组上述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D组与L组相比较PaCO_2[(37.0±3.3),(37.6±3.0)vs.(34.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在临床上可替代地塞米松以减少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