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TN-DBS手术治疗的3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随访评估、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脉冲发生器开启后,32例病人的UPDRS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在"关"状态,平均改善率为51.7%和60.9%;在"开"状态下,平均改善率21.4%和22.3%。20例病人术前SDS评分50分,其SCL-90的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7个因子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术前与术后SCL-90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强迫等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N-DBS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伴抑郁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教育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为儿童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于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接受体检的128例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营养教育,观察组儿童在常规营养教育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营养教育。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体格发育指标、营养指标、超重/肥胖发生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6个月,两组儿童的身高、胸围、体质量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体格发育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儿童干预后6个月的血清铁、锌、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观察组血清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儿童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教育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减少或预防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颅内巨大动脉瘤( Giant intracraniai aneurysms,GIA)定义为瘤体最大外径大于25mm的颅内动脉瘤,属于复杂动脉瘤的一种,约占颅内全部动脉瘤的3%~13%,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多见。目前,GIA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明了,但GIA既可以直接发生瘤体破裂、出血,也可因其体积巨大而产生神经系统占位压迫性症状,甚至还可出现缺血性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另一方面,由于GIA体积巨大,位置深藏,常有重要穿支血管从其发出,瘤颈宽及瘤体不规则,形态学呈蛇形或梭形改变,并常伴有血栓、钙化及粥样斑块等继发改变,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手术难度,疗效也远不及普通型动脉瘤,致死、致残率高,GIA已成为神经外科学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近年来,GIA手术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有直接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血管重建术、血管内治疗等[1,2],本文将对这些新进展重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联合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2月—2012年12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例)与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均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抽吸术+术后支持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消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5.2±0.8)mL明显小于对照组(5.7±0.9)mL(t=2.615P=0.011)。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缺损评分(17.5±2.7)低于对照组(18.9±3.0)(t=2.185P=0.032)。③观察组基本治愈比例(47.6%)与总体有效率(90.5%)均高于对照组(39.5%、81.6%),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125,P=0.261;χ2=1.322,P=0.249);两组病死率(7.1%vs13.2%)无显著性差异(fisherP=0.467)。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联合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较彻底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深度烧伤无论是采用早期切削痂植皮还是非手术治疗,都不免会造成皮片不完全存活或遗留残余创面,处理较为棘手[1-3]。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油纱布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5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8~62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0例,沸水或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药烧伤油纱结合MEBO包扎方法,治疗了156例手部电弧烧伤患者,全部治愈,愈后无一例因留有增生性疤痕而影响手部功能活动,效果非常满意。我们认为该方法具有疗效可、迅速止痛、抗感染能力强、实用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羌活为伞形科(Umbeiliferae)植物NotopterygiumTing的根及根茎(地下部分),为传统中药,有解表散风寒,除湿止痛之功能。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欧前胡素、香柑内酯、羌活醇、佛手酚等约15种。现行药典(1995年版药典一部)对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一2013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对冲式颅脑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1例)首次手术采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B组(31例)采用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33例)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根据各组患者血肿及挫伤的具体情况,决定对侧血肿清除的时机(即刻或稍后),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7d对侧血肿厚度、Glasgow评分、中线位移程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3d三组患者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Glasgow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10.07±0.89)、(10.39±1.00)分]高于B组[(8.8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B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1.85±0.37)cm]及血肿厚度[(3.67±0.68)cm]最大,A组次之[(1.63±0.25)、(3.25±0.52)cm],A、B两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及血肿厚度均显著高于C组[(O.78±0.19)、(1.04±0.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原发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变化显著,对脑组织造成二次压迫,及早处理明显呈进展趋势的硬膜外血肿。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意义,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为年龄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15例患者于受伤24~72 h后进行ICP监测,作为A组,平均时间(5.4±1.5)d.12例患者未进行ICP监测,作为B组.A组患者ICP监测持续升高>20 mm Hg(1 mm Hg=0.133 kPa),甚至>25 mm Hg,应用脱水药物控制不理想,且患者意识进行性下降、连续头部CT平扫提示脑内血肿增加或脑水肿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B组未应用ICP监测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比较AB两组的预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预后情况采用GCS评分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A组预后良好8例,中残4例,病死3例.B组预后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2例,病死5例.A组较B组预后良好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ICP检测可判断和预测病情变化、提高早期手术的机会,值得在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