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对5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MSCT、MRI检查,比较肿瘤残留或复发情况、肿瘤包膜情况。结果以DSA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为对照,52例患者78个病灶,术后DSA扫描有肿瘤残余或复发54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24个病灶;MSCT扫描有肿瘤残余或复发40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38个病灶。DSA与MSCT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显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2,P0.05);MRI扫描有肿瘤残余或复发51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27个病灶。DSA与MRI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MRI判断病灶的准确性为94.87%,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100%;MSCT判断病灶的准确性为82.05%,敏感性为74.07%,特异性为100%。两组敏感性、准确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χ2=6.98,P0.01);MSCT包膜的检出率为6.41%,MRI包膜的检出率为32.25%,两组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P0.01)。结论 MRI对术后肿瘤复发、残余病灶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MSCT,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且MRI能显示TACE治疗HCC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理想的TACE术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MSCT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行MSCT三期扫描,经术后病理证实显示,24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全部经MSCT扫描确诊,准确率为100%;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有8例,准确率为66.7%,同时通过图像重建还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栓塞情况。结论 MS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无创、快速、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对不同体重指数患者肺部小结节筛查的应用价值,优选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对67例常规MSCT扫描发现肺内小结节患者根据体重指数行10mAs或15mAs、20mAs、30mAs或40mAs低剂量MSCT扫描,分为A、B、C三组记录并计算出其辐射剂量。优选出最佳剂量扫描参数。所获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低剂量MSCT与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的差异性,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9例低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MSCT有效剂量均值为0.93mSv,常规扫描为4.77mSv;42例中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MSCT有效剂量均值为1.13mSv,常规扫描为5.10mSv;16例高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MSCT有效剂量均值为1.51mSv,常规扫描为5.76mSv。三组患者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有效剂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52.346,t=6.237,t=21.892,P〈0.05),B组低剂量MSCT与A组、C组之间的有效剂量无统计学差异(F1.991,t=1.865,P〉0.05),A组低剂量MSCT与C组之间的有效剂量有统计学差异(t=5.873,P〈0.05)。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依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调整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应用于高危肺部小结节人群的筛查,更加符合辐射防护原则。  相似文献   
4.
闫景伟 《中外医疗》2014,(24):51-53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0例6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按照X线、CT、MR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MR影像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6.6%和93.3%。结论 X线平片、CT、MR三项影像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此为MR、CT和X线平片,其中,MR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又无电离辐射,是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 )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得到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所有患者均同时做了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CDFI)检查,并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DSCT血管成像均能成功地检查所有患者,18例患者共检出18个颈动脉体瘤,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体瘤,肿瘤直径最大为12 cm ,最小为1.2 cm ,所有患者的头颈血管、肿瘤的血管生成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得以清楚显示。结论 DSC T血管成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以准确显示颈动脉体瘤患者双侧的头颈血管的诊断手段,能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发于长骨骨端,1例发于不规则骨。10例影像学表现典型,术前诊断准确。结论 骨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部分病例不典型,故误诊时有发生,最后诊断需影像、临床和病理三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