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关键.广东医学院就非医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培养方式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求为非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与完善提供借鉴,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具特色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教学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旨在培养既懂医,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然而,当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却不尽合理,文章针对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按病例组合确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优势, 以疾病诊断相关组为代表技术, 从病例组合方法、费用标准制定两方面对美、澳、日、韩等国家的研究应用过程进行了概述, 从中总结出可供参考的经验。我国已有信息化病例数据、病例分型系统等技术基础及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基础, 可结合自身国情, 研制自己的病例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全球工商企业普遍的经营哲学-顾客满意度理论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应用,构建医疗服务业住院病人测评体系,在评估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对赣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医疗行业的满意度测评体系。据此提出增强患者满意度的若干对策建议,为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增加核心竞争力提供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法,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抽取广东省3所医学院校1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1.8%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不太重要,4.5%的学生经常参与课堂互动,47.5%的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不太丰富,教师中讲师占65.2%。结论:应加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管理,使其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对深圳市青年人群膳食习惯改变意愿的影响。 方法2020年3月26-27日,采用匿名式网络方便抽样方法对深圳市22 459名15~45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疫情对个人的主观影响程度、疫情前的膳食习惯和疫情期间膳食习惯的改变意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习惯改变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9±7.8)岁,其膳食改变意愿的平均得分为2.17分[得分范围为(-9~9)分],其中,女性、年龄≥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非医务工作者、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9)kg/m2者的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2.84、2.96、2.52、2.70、2.19、2.3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疫情对个人的主观影响(包括对疫情的关注度、疫情对心理的影响、疫情对工作或学习的影响)较高者,以及女性、高年龄、高文化程度、已婚、非医务工作者、BMI正常者的膳食习惯改变意愿得分更高。 结论COVID-19大流行期间,深圳市青年人群总体上呈现改善膳食习惯的意愿,应加强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个体主观影响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BMI是影响改变意愿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课程群理念,进行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优化的探讨,尝试将独立、零散、无序、不成体系的一门门公共选修课打造成一个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多学科渗透互补的公共选修课程群,为提高公选课的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