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经长期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临床辨证除了传统的"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等征象,同时多与"湿热毒邪"并存.主证可见:舌质紫暗,舌苔黄腻而厚,大便不爽,干结等.采用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测可见,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作者采用自拟经验方"扶正祛毒通脉汤"临床治疗126例上述缺血性中风病例.结果 发现: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恢复程度与湿热毒邪的消退,黄腻厚苔的改变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消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同时与对照组68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郭福新  王俊杰 《癌症进展》2016,14(2):112-117
在低危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在低-中危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体现出很好的长期预后效果,现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近距离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更易为临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健脑补肾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D打印共面模板(3DPCT)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4例进行3DPCT辅助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纳入分析,总结操作流程,分析操作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2根固定针,其中15例(62.50%)取材1次,9例(37.50%)取材2次.平均操作时间为(26.45±5.73)min,平均活检针调整(0.13± 0.34)次,平均CT扫描(5.25±0.53)次.21例(87.50%)活检针1次到位,3例(12.50%)调整1次.20例(83.33%)病理结果为阳性.并发症方面,18例(75.00%)出现针道出血;4例(16.67%)出现气胸,其中1例(4.17%)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12.50%)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皆痊愈.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可接受的操作时间和CT扫描次数下,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减少了肺内调整活检针的次数.熟练、规范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肺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 (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 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 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验证结果,探讨治疗精确性。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14块,共16个治疗区。与术前相比,术后V100%减小(t=2.451,P<0.05);术后D90%V150%均值较术前小,V200%、MPD均值较术前大,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EI、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简称3D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定位和复位时的误差。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41例3D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患者。术前2日行CT扫描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位置、深度的图像信息行3D模板针道设计、打印模板。术前3D模板复位,对术前定位计划3D模板位置和复位时3D模板位置的x轴(左右)、y轴(头脚)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部位、体位3D模板复位与术前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头颈部、胸部和盆腔粒子植入术前计划3D模板定位xy轴与复位时3D模板位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7±1.09)、(2.66±1.65)、(4.00±1.41)、(5.22±1.85)、(1.88±1.29)和(2.52±1.37)mm。与胸部相比,头颈部和盆腔部的x和y轴方向位置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3.080、-3.944、-4.519,P<0.05);其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CT模拟定位技术对模板定位、复位具有很好的校正作用,误差小、精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 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共42例。其中头颈部肿瘤原位或瘤床复发26例,头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肿瘤体积为2.4~102.8 cm3(中位体积大小为28.6 cm3)。处方剂量给予110~160 Gy,选择粒子活度为0.34~0.70 mCi,中位活度为0.6 mCi(1 Ci=3.7×1010Bq)。粒子数目为10~126枚(中位为34枚)。插入粒子植入针为4~31根(中位针数11根)。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并随访。对皮肤、黏膜、血液和脊髓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随访时间为4~14个月,中位随访8.5个月。1例出现可疑治疗相关Ⅲ度神经反应。余病例均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皮肤Ⅰ度反应3例(3/42),黏膜Ⅰ度反应1例、Ⅱ度反应2例。口干均未加重。皮肤反应与皮肤所受剂量(D0.1 cm3)相关,D0.1 cm3≥60 Gy和D0.1 cm3 <60 Gy的皮肤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32)。均未出现血液毒性反应和脊髓损伤,也未发现粒子移位。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复发转移肿瘤,无明显相关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剂量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