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对29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和球结膜转位移植术,并术中用0.025%MMC浸泡胬肉切除后巩膜裸露区3分钟,术后应用0.01%MMC点眼,每日3次,共一周,将其与另26只眼患者术中不用MMC的眼压进行监测及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且两组间眼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025%MMC局部应用对眼内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76只眼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31例38只眼和西医对照组30例38只眼。观察组根据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消炎痛,各15天,两组病例均用泰利必妥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1%阿托品眼液,泰利必妥眼膏点眼。结果: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起效时间均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具有疗效高、起效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伴有高度近视开角型青光眼的视乳头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例(38只眼)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A组)与随机抽取的20例(36只眼)巾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B组)及20例(40只眼)低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C组)进行对照,比较初次就诊时3组患者间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最高眼压值及矫正视力等指标的差异;观察3组患者的眼底照片并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A组患者中、重度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比例明显高于B、C组,矫正视力低于B、C组;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视网膜的特异性变化及视乳头周围的特征性改变等,干扰了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进行散瞳检查或眼底照相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及方法。结论在合并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检查及诊断时,应注意上述有关眼底变化,正确认识高度近视本身及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时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态视野黄斑光阈值改变,探讨测定黄斑光阈值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Dicon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分别对89例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青光眼45例,中晚期青光眼44例)和正常人40名黄斑光阈值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光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3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黄斑光阈值对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睫状体脱离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检测50例患者(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20例,顿挫伤5例)睫状体脱离的情况。临床检查与UBM及B超结果进行x0检验。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行回归分析。结果:50例中UBM发现睫状体脱离35例,其中B超阳性发现8例、临床诊断6例。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UBM发现睫状体脱离可分为三种:裂隙状、条带状和楔状,相应睫状体脱离程度递增,且B超与临床检出率亦逐渐提高。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呈负相关(r==0.43,P〈9.05)。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眼中发现前部玻璃体增殖,牵引睫状体脱离,另一例外伤眼发现下方睫状体截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睫状体脱离的程度、范围及病因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全阈值静态视野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Dicon TKS-5000型自动视野分析仪检查高度近视65例(130眼)的全阈值静态视野,并观察其后极部眼底改变。结果:视野异常115眼(88.5%),其中生理盲点扩大86眼(66.2%),出现黄斑中心相对暗点75眼(57.7%),弥漫性损害39眼(30.0%)。发现黄斑中心相对暗点75眼中仅有51眼在眼底镜下发现黄斑部病变(χ2=22.042,P<0.01)。结论:高度近视眼的视野改变与患者的屈光度及后极部眼底病变有关。视野改变的形态,程度与眼底后极部改变的形态不完全对应。高度近视患者视野改变早于眼底镜下眼底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出生10d内的新生儿发病率达0.3%~0.5%,常误诊为结膜炎。泪囊区加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和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我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32例(34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典必殊眼膏泪道注入对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眼)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探通联合典必殊眼膏泪道注入治疗,观察泪道引流通畅情况以及泪道再次粘连复发中的作用。结果:随访6~15个月,43例(75眼)患者中治愈56眼(74.7%)好转15眼(20)无效4眼(5.3%),总有效率为94.7%。结论:泪道探通联合典必殊眼膏泪道注入治疗泪道阻塞简便、经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现在关于近视的原因学说有很多,但始终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就是近距离工作是近视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之一。防治近视,保护青少年视力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超声诊断意义,采用法国光太Cinescan眼科专用A/B两用超声波扫描仪,对12例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玻璃体暗区前部见到形态不一的半环状或球形回声带,其中5例为多个半环状强回声带;4例为单球形或双球形强回声带;3例为局部扁平状强回声带。表明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