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院位处基层,腹部手术以硬膜外麻醉为主。总结我院自1993~1997年对上消化道出血,在硬膜外麻醉下成功地行胃次全切除术54例,无麻醉意外,无并发症,无麻醉死亡,失败率3%。本组年龄20~29岁6例,30~59岁37例,60~75岁11例。血常规:血红蛋白(40~80)g/L。本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多为T8~9,局麻药为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即2%利卡因10ml+1%丁卡因4ml+生理盐水6ml)。青壮年组,首次用量为10~14ml,老年组(60岁以上)为6~10ml。我们的体会是:(1)扩容疗法,补充血容量。争取条件与时间及早术前输入全血、血浆,边抗失血性休克边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氟哌啶加杜冷丁分次静脉注射;Ⅱ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Ⅰ组静注氟哌啶0.05mg/kg、杜冷丁1~1.5mg/kg,必要时追加剂量1~2次;Ⅱ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按丙泊酚剂量2~4mg/kg·h剂量微量注射泵连续静脉输注,根据手术进程及病人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效果及呼吸抑制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幻觉以及记录清醒时间。术后24h记录术中有无恶梦、知晓和其他异常心理,询问病人对此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Ⅱ组优于Ⅰ组。出现呼吸抑制:Ⅰ组6例,Ⅱ组无,两组差异显著(P<0.05)。恶心及呕吐:两组都无。麻醉恢复:Ⅰ组唤之即醒,Ⅱ组手术结束10~15min唤之能睁眼,但有多语、无力、头晕等现象。病人满意率:Ⅰ组8例,Ⅱ组18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佳,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氯诺昔康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要求行术后镇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L组和F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F组芬太尼1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为福尼亚,背景剂量2mL/h,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手术结束前30minL组给予负荷剂量氯诺昔康8mg,F组于术毕给予负荷剂量芬太尼0.05mg。术毕开始PCIA。观察术后2、4、8、12、24、36和48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两组在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Ramsay评分在术后2和4h明显高于L组(P<0.05),8h以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L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高于L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不仅具有与芬太尼相近的镇痛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更适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 ℃下冷冻90s;PCEA组用0.20%罗派卡因+0.003%吗啡混合液,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给药。分别观察视觉摸拟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ST-T波改变、心律失常、高血压改善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EA法比较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保持有效血容量前提下实施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肝癌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组,n=30)和观察组(L组,n=30).两组均选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常规监测ECG、SpO2、MAP、CVP、RBC、Hb、Hct.N组术中维持CVP 6~12 cmH2O;L组在切肝期采取头高脚低15°体位,并辅以硝酸甘油静脉微泵注入,控制CVP≤5 cmH2O.两组均根据出血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出血量>25%、测定Hb<10 g/L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术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结果 L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少于N组(P<0.05).结论 控制性LCVP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减轻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在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例。麻醉苏醒期用药:Ⅰ组,术毕即停用雷米芬太尼;Ⅱ组,术毕雷米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1·min-1,拔管后即停药;Ⅲ组,术毕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16mg,雷米芬太尼术毕停药。观察苏醒期有无躁动、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记录术毕拔管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主诉疼痛时间。结果Ⅰ组患者躁动、喉痉挛、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Ⅱ、Ⅲ组;Ⅰ、Ⅱ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组;Ⅲ组术后主诉疼痛开始时间明显长于Ⅰ、Ⅱ组;Ⅰ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三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苏醒期合理伍用雷米芬太尼和氯诺昔康,可有效减少苏醒期内躁动、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作用,使全麻患者苏醒期内更安全、平稳、舒适。  相似文献   
7.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进行冷冻约90s;P组用芬太尼1m g+氟哌利多5m g+生理盐水78m L混合液,通过珠海福尼亚PC A泵,按LC P模式给药。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 A 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 IA法比较更安全、更简便,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全身热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全身热疗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寻找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生理极限。方法 静吸复合全麻下 15例晚期肿瘤全身热疗患者 ,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入Swan -Ganz漂浮导管 ,经桡动脉置入动脉套管 ,两者通过换能器连Datex·OhmedaAS/ 3监护仪 ,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体温升高HR ,CO ,RPP ,CVP ,MPAP ,PCWP及RVSWI均逐渐升高 (P <0 0 1) ,MAP ,SVRI ,PVRI及LVSWI随着体温升高进行性下降 (P <0 0 1) ;降温过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围全身热疗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很大 ,关键在于术中保护好各重要脏器功能 ,维持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氧供 ,全身热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冷冻90s;PCEA组用0.20%罗派卡因 0.003%吗啡混合液.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模式给药。分别观察视觉摸拟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ST-T波改变、心律失常、高血压改善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EA法比较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