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101和EZH2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Q-PCR、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L患者淋巴结病理组织中miR-101和EZH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miR-101、EZH2不同表达水平的MCL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CCK-8检测miR-101 minics对MCL的Jeko-1、Mino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01 minics对Jeko-1、Mino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101minics对Jeko-1、Mino细胞EZH2蛋白的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L组miR-101低表达,而EZH2蛋白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iR-101与EZH2蛋白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r=-0. 638,P 0. 05)。miR-101、EZH2表达水平与MCL患者B症状、IPI评分、Ann-Arbor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 0. 05)。miR-101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P=0. 0014),而EHZ2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 0093)。转染miR-100 minics后,Jeko-1、Mino细胞的EZH2蛋白表达下降,Jeko-1、Mino细胞增殖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miR-101和EZH2在不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MCL患者淋巴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miR-101靶向EZH2基因表达能抑制MC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增殖抗原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前列腺癌和81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或活检标本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64例前列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有40例,81例前列腺增生中Ki-67表达有8例,其灵敏度63%,特异性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5,P<0.005;前列腺癌各临床分期的Ki-67表达也不同,A、B期与C、D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P<0.005。结论:Ki-67可作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以及预后判断的一种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在6种不同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1例肝癌组织、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40例肝硬化组织、9例乙肝组织、5例脂肪肝组织和14例正常肝组织的RUNX3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肝癌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1.18%(21/51)、3.92%(2/51)、3.92%(2/51);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60.87%(14/23)、4.35%(1/23)、13.04%(3/23);加例肝硬化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30.00%(12/40)、22.50%(9/40)、35.00%(14/40);9例乙肝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4.44%(4/9)、11.11%(1/9)、44.44%(4/9);5例脂肪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0%(0/5)、20.00%(1/5),80.00%(4/5);14例正常肝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0%、0%、100%(14/14).前三者与后三者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3基因的蛋白表达在肝癌形成过程中随癌前期病变向癌的方向发展呈递进性下降,RUNX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渐进性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叶因子3(TFF3)和CD147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30例正常胃组织、272例病变胃组织的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F3和CD147表达(以阳性表达率和平均积分判断结果).结果 TFF3和CD147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分别为3.6%、14.3%;13.3%、43.3%;48.3%、51.2%;51.9%、59.3%和41.7%、78.9%.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TFF3阳性表达率和平均积分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P均<0.01);浅表性胃炎CD147表达与正常胃黏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P<0.01)和不典型增生(P<0.05).TFF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CD14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FF3(+)/CD147(+)者在深度浸润(T3-4)、临床分期TNMⅢ-Ⅳ与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最高,且明显高于TFF3(-)/CD147 (-)者(P<0.05).结论 TFF3、CD147可能参与胃黏膜保护及修复,在癌变过程中被激活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的预警.  相似文献   
5.
正在日常病理诊断和技术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临床怀疑为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如果等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来进行诊断,因组织处理时间长,临床等候结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为缩短临床等候病理诊断的时间,本科室在组织冷冻切片上行改良PAS染色,并与石蜡切片PAS染色对比,提高了对真菌的快速检出率,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6年度接收的术中怀疑真菌感染病例41例,术后常规石蜡病理明  相似文献   
6.
7.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年入院,发病时偶有腹痛、黑便,无呕血腹泻,无肉眼血尿.体检:中度贫血外观,结膜苍白,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6.63×10^9/L,HGB67g/L,PLT 399×10^9/L,大便隐血试验+++,肝功能正常,骨髓细胞学涂片示:缺铁性贫血,血管造影无胃大血管异常。曾于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血管扩张可能性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D14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MVD)值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CD147和CD34表达。结果Survivin、CD147表达和MVD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CD147阳性表达的MVD高于阴性(P〈0.01)。Survivin与CD147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85),二者与MVD呈正相关(r=0.323、r=0.279)。Survivin(+)/CD147(+)者在深度浸润(T3-4)、临床分期TNMⅢ-Ⅳ、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和MVD高于Survivin(-)/CD147(-)者(P〈0.05)。结论Survivin、CD147和CD34与血管形成和胃癌生长、浸润转移均有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CD147和CD34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组蛋白H3(H3K9、H3K14)、H4(H4K5、H4K8、H4K12、H4K16)乙酰化、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DLBCL,16例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DLBCL组中,乙酰化组蛋白H3、H4和甲基化组蛋白H3K4阳性高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而甲基化组蛋白H3K9的阳性高表达则显著高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DLBCL组,乙酰化组蛋白H3与乙酰化组蛋白H4、乙酰化组蛋白 H3与甲基化组蛋白H3K4、乙酰化组蛋白 H4与甲基化组蛋白H3K4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 DLBCL存在组蛋白乙酰化及甲基化调控异常,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和CD147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302例的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F3、CD147和CD34表达.结果: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TFF3表达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组(48.3%,51.9%,41.7% VS 13.3%;48.3%,51.9%,41.7%VS 3.6%,均P<0.01);胃癌CDl47表达和MVD高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78.9% VS 14.3%,43.3%,51.2%,59.3%;31.86±9.92 VS 26.10±6.82,24.74±5.49,20.77±6.87,14.95±6.28,均P<0.05),浅表性胃炎CD147表达和MVD与正常胃黏膜之间差异显著(43.3% VS 14.3%;20.77±6.87VS 14.95±6.28,均P<0.05).TFF3、CD147表达和M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FF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CD14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1),MVD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TFF3、CD147阳性表达的MVD高于阴性的(35.47±9.41 VS 29.27±9.50;33.33±9.62 VS 26.40±9.17,P<0.01).TFF3和CD147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323,r=0.279).TFF3( )/CD147( )者在深度浸润(T3-4)、临床分期TNMⅢ-Ⅳ、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和MVD最高,且明显高于TFF3(-)/CD147(-)者(P<0.05).结论:TFF3、CD147和CD34在胃黏膜癌变和癌变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发生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