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祭胞兄文     
维公元二OO七年丁亥岁孟春月下浣一日哀旦,乃吾胞兄邓公飞雄大人归窆纪念期也。奉命胞弟乐群,谨率建群、立群、梦雄诸弟,敬备三牲酒果、香楮微仪,泣祭于胞兄灵位之前而言曰:呜呼胞兄,梁柱摧崩,英姿落拓,天夺斯文!春雨凄迷,苍冥垂泪;春风料峭,后土悲吟。诸弟思兄,肝肠寸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在西周宗法制、先秦夷夏观、两汉名教思想和魏晋门阀制度的潜在影响下,汉民族正统意识不仅因藉民族矛盾的激化浸透南北汉民族人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各胡族人民的政治观念。十六国胡族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名份需要,从汉文化传统中寻找理论依据,出现了奉有德政权为正统,视无道政权为僭伪;奉中原政权为正统,视周边政权为僭伪;奉大一统政权为正统,视偏安政权为僭伪等正统之争。但是,传统的汉民族正统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亦非口头上的正统之争和浅层汉化措施所能化解,故直至北魏统一北方后,随着孝文帝等胡族统治者推行深层汉化政策,北朝诸胡族政权才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彻底汉化实现民族融台。并最终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成为与南朝诸汉族政权分庭抗礼的中原胡族王朝。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盆壁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其CT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盆壁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转移瘤10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其中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软骨肉瘤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软骨瘤1例.结果 盆壁肿瘤的主要征象包括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转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民族发展史上 ,既有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大统一思想 ,也有以孔子为始作俑者的“夷夏之辩”。前者于统一王朝确立时期占据上风 ,后者则于民族战争爆发、国家分裂割据时期流于别唱 ,成为汉族爱国人士抵御少数民族政权侵占中原或力图光复旧邦的思想强心剂。王船山在《黄书》中所阐发的民族光复思想 ,即为清初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1903 -1905年间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拒俄运动的推动下 ,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与《黄书》的尊黄攘夷思想、民族独立自强思想以及君主“可禅、可继、可革 ,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命题融为一体 ,尽情发挥 ,酿成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巨浪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同盟会的成立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但同时也导致了不少负面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所倡导的“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思想和实践 ,比较自觉地摒弃了《黄书》内中国而外四裔、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 ,从而有效地启迪和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紧密联合的革命自觉性。徇此以往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 ,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最终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凝聚、撕裂与再凝聚 ,终于完成了从自在向自觉的历  相似文献   
6.
长安健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少陵神骏今安在?擒彼当驱万里驰。西逐流沙大漠外,东观沧海月明时。壮游了却平生愿,萋萋南山任所之。征马咴咴声未息,故园鸥鹭舞新姿。余亦远尘还旧浦,渺渺秋江理钓丝。舟漾清波动菱藻,橹惊翠鸟掠苇枝。涟湘碧水浓似酒,梦里乡关归棹迟。人生进退贵自如,剑气箫声两相持。午马轮回豪兴起,聊效穿越歌壮辞。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具有广义的史学价值。杜甫晚年飘泊诗作的相关描述,较为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特征。唐代秦州秋阳杲杲,秋雨迷蒙,秋霜凛冽,秋月凄清,同谷岁暮则雨多雪盛,偶见冬虹;成都四季分明,冷热适中,然时有春旱、夏洪发生;夔州夏秋毒热,巫山雾瘴、云雨、霜雪、雷电变幻莫测;荆州及湖湘东南一带春季早暖,夏季酷热多雨、易发洪水,秋季前热后凉,冬季冷热不均。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与今天上述各地情况基本相符,杜甫夏秋叹热莫过于夔州与潭州,亦与今天的重庆和长沙同列全国“火炉”城市地位相当。另据杜诗所叙剑门蜀道腊月山花开放,通泉冬季蚊蚋活跃,成都四月黄梅成熟,戎州、泸州六月盛产荔枝,江陵正月嫩荷抽叶、飞燕营巢,潭州正月蜂鸣密林、燕舞江滨,湘潭二月南风蒸地、春热黄昏等情况,唐代陇、蜀、荆、湘一带的年平均气温似应高于今天。  相似文献   
8.
刘渊宗汉立国的历史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十六国时期,刘渊的宗汉立国无疑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刘渊同故汉宗室攀援舅甥关系、兄弟关系的血缘认同,有利于突破夷夏之防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隔离主义藩篱,缓和胡汉矛盾和促进民族融合,它不仅直接引发了十六国政权宗黄祖炎的民族寻根现象,同时也为后世的民族构和,提供了宗法方面的范例和借鉴;刘渊所打出的“绍修三祖之业”的开国旗号,切合儒家存亡续绝的文化传统和晋末各族人民思念汉代承平岁月的社会心理,它不仅有助于标榜新朝王者之师的政治名分,同时也开创了十六国政权托古反晋之先声;刘渊所提出的帝王无常、华夷无别、“惟德所授”的政治观点,涵蕴古代汉人视野莫及的理论贡献,它不仅为后来的诸胡族政权驰骋中国政治舞台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对抑制十六国时期的暴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