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1项预测心脏复极同步的新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介入治疗对QTd及校正QTd(QTcd)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脑钠肽(BNP)水平在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作心脏超声检查获取相关数据,测定血清IL-6及BNP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IL-6及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等级升高,血清IL-6及BNP水平进一步升高;血清IL-6及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及BNP水平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139例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监测报告昆山市卫生防疫站沈春雷,朱卫东,吴淑芳,赵建祥玉山卫生防疫站李明,张秀英,劳抗为了解不同人群的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我们于1990年10月对139例健康人群进行了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的监测调查,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血容量状态下颅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后,其血流动力学状态、颅内压(ICP)及脑氧分压(PtiO2)的变化。方法选取雄性14~16月龄巴马小型猪12头,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低血容量组和正常血容量组。建立ARDS和颅高压模型。自5 cmH2O(1 cmH2O=0.098 kPa)水平逐步增加PEEP 5 cmH2O,直至25 cmH2O。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应用Sidak法进行多重比较和P值的校正。结果随着PEEP逐渐增加,正常血容量组ICP逐渐升高,而低血容量组ICP逐渐下降;当PEEP在5、10、1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25.83±1.47)mmHg(1 mmHg=0.133 kPa)比(27.00±1.63)mmHg、(27.33±1.75)mmHg比(27.67±2.21)mmHg、(28.83±1.72)mmHg比(27.5±2.06)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3、0.227、0.906,P值均>0.05);当PEEP在20、2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31.33±2.07)mmHg比(26.5±3.35)mmHg、(31.67±2.94)mmHg比(25.83±3.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4、3.964,P值均<0.01)。随着PEEP逐渐增加,两组PtiO2均逐渐下降,其中低血容量组下降更明显;在各PEEP水平时,两组间PtiO2值分别为(19.83±2.64)mmHg比(14.33±3.50)mmHg、(18.67±2.50)mmHg比(12.33±3.88)mmHg、(17.67±3.88)mmHg比(10.67±3.88)mmHg、(15.33±2.34)mmHg比(9.17±3.54)mmHg、(13.67±3.61)mmHg比(6.67±2.7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3、3.319、3.668、3.231、3.668,P值均<0.05)。结论PEEP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脑代谢作用受不同容量状态的影响。低血容量状态下,PEEP逐渐上升,其心输出量、血压和PtiO2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观察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74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235例)、阴性组(139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64例)、双支血管病变组(79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92例),均于入院时测定血清中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阳性组BNP浓度为(115.91±53.64)pg/ml,阴性组(37.70 ±33.61) 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浓度为(96.49±12.09)pg/ml、双支病变组浓度为(113.49±11.94)pg/ml、三支病变组浓度为(121.80±9.77)pg/ml,单因素方差分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BNP水平与冠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CHD)结果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BNP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的增高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的程度可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且BNP是较CRP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者(对照组)30例采用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血管IMT、颈动脉Gruoes斑块积分等。CAG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中任何一支狭窄大于或等于50%者诊断为冠心病。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斑块发生率[65.00%(39/60)]、颈动脉IMT[(1.12±0.20)mm]、颈动脉Gruoes斑块积分[(5.05±3.23)分]均较对照组[13.33%(4/30)、(0.81±0.05)mm、(1.08±0.74)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IMT检查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血清D-二聚体、B型钠尿肽水平及其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方法房颤患者55例,按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左心房血栓及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并发症分为血栓形成组(25例)和非血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前的血清D-二聚体、钠尿肽、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结果血栓形成组血栓形成之前的血清D-二聚体、钠尿肽、CRP、LAD、LVEDD、PT、APTT指标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形成之前的LVEF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清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的可信区间0.872~0.993,P〈0.001)。血清钠尿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的可信区间0.741~0.843,P〈0.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钠尿肽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指标,血清D-二聚体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高于血清钠尿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