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35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常规组、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血清hsCRP [(12.95±1.99)mg/L、(8.56±1.24)mg/L比(4.47±1.92)mg/L]及血浆Hcy [(13.48±2.12)μmol/L、(9.55±0.94)μmol/L比(6.61±1.15)μ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应用替格瑞洛对ACS患者进行干预,在有效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从而显著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6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p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小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大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3服阿托伐他汀40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2周之后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s.CR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大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4.42±0.62)mmol/L孤(4.95±0.67)mmol/L,P〈0.01]、三酰甘油[(1.02±0.19)mmol/L诋(1.13±O.23)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0.46)mmol/L/)S.(2.64±0.33)mmo|/L,P〈0.01]及hs.CRP[(9.66±1.48)mg/L眠(10.59±3.32)mg/L,P〈O.01]浓度降低幅度更大,与小剂量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浓度,并且治疗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重度泵衰竭、入院后6 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早期直接PCI治疗同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及随访6月时CRP、高敏CRP(hs-CRP)及预后。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入院时CRP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14天及6个月后IABP组CR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重度泵衰竭患者预后,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急性STEM I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一组为急诊PCI治疗组,一组为药物溶栓治疗组,每组均为2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和再发心肌缺血的情况。结果 PCI治疗组发生再次梗死为0,发生再次心肌缺血的有1例,占4.00%(1/25),而药物溶栓治疗组发生再次梗死的有1例,占4.00%,发生再次心肌缺血的有8例,占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药物溶栓治疗组,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的影响,并探求STEMI患者急诊PCI的新时间指标。方法入选由救护车送入,发病12 h之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218例,分为绿色通道组125例(由急诊室直接进入导管室)及常规通道组93例(由急诊室收入CCU病房再入导管室),主要的研究指标为FMC2B时间,次要指标包括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住院病死率及心肌坏死程度(CK峰值)。结果与常规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入院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偏低,有显著高的院前心电图完成率。绿色通道组FMC2B时间显著短于常规通道组[中位数,82 min vs 124 min(P<0.001)],D2B时间亦显著短于常规通道组[中位数,53 min vs 112 min(P<0.001)];首次医疗接触120 min内完成球囊扩张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通道组(96.8%vs 23.7%,P=0.000),D2B时间在90 min内的比例亦显著高于常规通道组(97.6%vs 32.3%,P=0.000)。校正患者及医院因素后,绿色通道是FMC2B<120 min的独立预测因素(95%CI 0.424~0.654,P=0.000)。两组的CK峰值[1 726(749,3 125)vs 1 751(648,3 362),P=0.629]和住院病死率(2.4%vs 2.15%,P=0.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绿色通道可显著缩短FMC2B时间及D2B时间,FMC2B时间可考虑作为救护车运送STEMI患者急诊PCI的新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急诊PCI术后心电图与术前对比,对应导联ST段回落≥50%为ST段回落组(212例),ST段回落〈50%为ST段无回落组(4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院内发生的恶性心血管事件,并分析影响ST段回落的因素。结果无回落组年龄、2型糖尿病、前壁心梗及术前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发病至再通时间与ST段回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院内发生的恶性心血管事件也明显增加。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是心肌再灌注和判断早期预后的有效指标,2型糖尿病、前壁心梗,术前心功能Killip≥II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是影响术后ST段回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善隽  陈君  王大宇 《心脏杂志》2022,34(3):299-303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LB)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200例,对患者的Hb和ALB水平进行检测。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依据随访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n=142)和死亡组(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Hb与ALB水平的截断点,依据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既往心肌梗死比例显著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钙蛋白I(cTnI)显著升高(P<0.05),血清Hb、ALB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肌梗死、血清hs-CRP升高、血清NT-proBNP升高、血清Hb降低、血清ALB降低及LVEF降低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b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截断点为117.8g/L,其灵敏度为72%,特异度75%;ALB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截断点为34.70 g/L,其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9%。依据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68(95%CI:0.716~0.8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91~0.889),具有较好的区分度;Calibration曲线评价结果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低Hb及ALB水平是老年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NSTEACS患者129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84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组45例,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浆NT-pm-BNP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且NSTEMI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g(NT-pro-BNP):(2.31±0.21)pg/mL vs.(1.92±0.17)pg/mLm(1.46±0.11)pg/mL,P〈0.05;Gensini积分:(36.3±16.7)分VS.(16.3±10.3)分US.(8.7±4.6)分,P〈0.05]。NSTE-ACS组的1g(NT-pro-BNP)与Gensini积分相关(r=0.57,P〈0.05)。NT-pro-BNP〉154pg/mL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结论床旁检测NT-pro-BNP是预测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有效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并分别予PBS(对照组)及110.32μg/L、1100.32μg/L浓度的辛伐他汀温育12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逐步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参与了辛伐他汀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