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临床技能操作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的重要教学模式,旨在规范和提升住培医师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培养独立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诊疗思维水平,但目前缺乏成熟的实施指引。为更好地发挥指导临床技能操作的作用,广东省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广东省部分住培教学专家,参考省内各大医学院校的经验,结合专家组的临床教学体会,形成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临床技能操作实施指引,供广东省住培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ω-3鱼油脂肪乳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分为两组,肝部分切除术后给予两组患者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5d.鱼油组的脂肪乳中含80%的中长链脂肪乳和20%的ω-3(鱼油)脂肪乳;对照组的脂肪乳为中长链脂肪乳.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凝血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鱼油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97.1 ±46.1)和(119.6±57.3) mg/L (P=0.016),术后第6天分别为(40.7±21.8)和(54.9±26.1) mg/L (P=0.018);术后第3天鱼油组和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4±1.1)和(4.1±1.3) g/L (P<0.001),术后第6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3±0.9)和(3.8±1.2) g/L (P<0.001),术后第3、6天时,鱼油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对照组和鱼油组的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分别为8.6%±4.9%和9.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术后随访半年,鱼油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40.63%比44.12%,x2 =0.082,P=0.774)及生存率(90.62%比88.24%,x2 <0.001,P=1.0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可能具有减轻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及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腺损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 胰腺损伤占腹部创伤3%~5%,合并伤多而且重,病死率平均为20%[1],同时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近6年来,我们对胰腺损伤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恕同  赖佳明  陈大伟 《新医学》2010,41(6):412-414
肝硬化时肝脏解剖结构的改变和生理功能的异常,使体内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产生严重障碍,对其营养支持也成为相当复杂的难题。而当肝硬化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后,手术创伤加剧了机体代谢的紊乱,明显增加了术后营养治疗的困难,影响了患者的临床预后。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对肝硬化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尤为重要。该文就肝硬化及肝硬化肝切除术后的代谢特点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其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8年8月行R0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237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一致性指数(C-index)、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及校准曲线用于评价COX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237例I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93个月(95%CI=14.31~26.21),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45.0%及35.6%。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谷氨酰转移酶(GGT) >53 U/L(P=0.001)、CA125>17.4 U/ml(P<0.001)、淋巴结转移(P=0.039)、肿瘤分化不良(P<0.001)是ICC患者行R0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删除概率P>0.1的标准,纳入癌胚抗原(CEA)(P=0.092)后的预后模型C-index为0.74(95%CI=0.68~0.78),不同随访时间点对应的AUC值均在0.8左右,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结论GGT、CEA、CA125、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分化程度可作为ICC患者R0切除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39例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后6例好转;手术探查33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26例;7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4例作Braun's吻合,3例仅作探查空肠造瘘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胃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征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道损伤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抻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原因、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26例LC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管损伤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2例、Ⅳ型6例;3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中转开腹,23例术后发现胆管损伤,其中13例为LC术后1周内发现,8例为术后20~60 d发现,2例在术后2年表现反复胆管炎发作的症状;24例接受介入治疗,其中5例获得治愈,19例在胆管炎和黄疸控制后获得手术;切除毁损胆管20例,行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的胆肠吻合术.结论 胆道损伤是严重的LC术后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合理运用介入或手术的方法及时进行必要的胆管内支撑和通畅的胆汁外引流,应避免再次医源性损伤和修补术后胆道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抑制大鼠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动物分为OC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两组大鼠存活情况和肝癌发生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癌诱导不同时期磷酸化Smad2、Smad4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 OCT组大鼠的存活率7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6/20,P<0.05);DENA喂养16周时,OCT组大鼠的肝癌发生为0只(0/10),对照组为6只(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NA喂养22周时,OCT组肝癌的发生(2/9)显著低于对照组(10/12,P<0.01).正常细胞时Smad4很少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表达明显增强,但DENA喂养22周时肝组织Smad4表达明显下降,肝癌的表达显著低于周边组织(P<0.05);磷酸化Smad2的表达可见于正常肝细胞,但诱癌8周时表达明显减少,16、22周时又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肿瘤内表达明显减少;OCT的治疗组诱癌22周的Smad4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磷酸化Smad2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d4和磷酸化Smad2表达的减少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OCT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癌形成,Smad4表达的调节可能是OCT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大鼠肠内营养;B组肝硬化大鼠肠内营养;C组肝硬化大鼠肠外营养.3组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后1 d分别进行等热量[690 kJ/(kg·d)]等氮量[1.22g/(kg·d)]营养支持,共5 d.术后6 d测定大鼠体质量、肝功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组织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大鼠体质量增加,B、C组体质量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6.16±3.28)g;B:(5.46±2.59)g;C:(6.13±3.21)g,P<0.05).术后B、C组大鼠肝功能与A组比较,血清AST、ALT、ALP升高,AL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AL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09±81)IU/L;C:(271:±92)IU/L,P<0.05).术后B、C组大鼠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与A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血清前白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61±37)mg/L;C:(133±29)mg/L,P<0.05].术后B、C组肝组织ALB mRNA表达水平比A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46±0.12;B:1. 07±0.14;C:0.84±0.18,P<0.05);B组与C组比较,C组肝组织ALB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肝组织Ki-67蛋白表达指数比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8.90±0.45;B:5.60±0.34;C:3.80±0.21,P<0.05);而B组Ki-67指数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存在明显的肝功能不全和肝再生能力下降,虽经过积极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其术后各项指标的恢复均明显差于无肝硬化的大鼠.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能促进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和肝再生,肠内营养途径可进一步降低与肠外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腹部肿瘤联合脾切除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联合脾切除适应证的选择、围手术期最佳处理以及脾切除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212例腹部肿瘤联合脾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原发肿瘤以胃癌最为多见(117/212,55·2%),其次为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8/212,13·2%)和胰体尾癌(23/212,10·8%)。212例病人共行324例次不同类型的手术,共有33例(15·6%)术后发生59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以感染最为多见。结论联合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疾病和手术种类密切相关,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近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