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更为简单、便捷、成功率高的兔心脏骤停模型。方法:经食道插入食道调搏电极至心脏水平,在心前区心搏最明显处皮下插入针灸针形成电流回路,用恒定35mA交流电诱发心脏骤停,无干预观察5min后进行心肺复苏。分别记录15只新西兰大白兔达到心脏骤停标准的时间、停止刺激时的心律、复苏开始前的心律、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次数、给药次数、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后机械通气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后生存时间及72h生存率。结果:本实验中的15只兔全部诱发心脏骤停成功。从有效电刺激开始到成功诱发心脏骤停的时间为26.47±10.36s。电刺激结束时室颤发生率为100%(15/15),无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发生,在无干预观察期内无自动复律现象。在心肺复苏开始时心电图表现为室颤的比例为73.3%(11/15),无脉性电活动的比例为26.7%(4/15)。心肺复苏用时200.07±136.00s,除颤次数1.00±0.76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次数2.40±1.12次,自主循环恢复率93.3%(14/15),自主循环恢复后机械通气时间40.46±17.05min。自主循环恢复后0-6h死亡率为6.7%(1/15),6-24h内死亡率60(9/15),24-72h时存活率为26.6%(4/15)。结论:经食道-胸壁定流电刺激方式诱发兔心脏骤停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复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心肺脑复苏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有效利用放疗科日常运行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基于科室已有网络资源实现放疗信息无纸化,提高放疗流程质控水平。方法 分析科室放疗流程及所需文档,运用基于SQL数据库的报表工具Report Builder,对放疗科已有网络Aria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开发报表实现患者现有放疗文档的电子化;运用PDCA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并设计相应报表量化指标,从而提高流程质控水平。结果 自2020年全面实施以来,科室实施放疗两千余人次,患者放疗信息一次登记后全部文档实现网络存档和查询。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定了13个日常统计报表、5个季度和3个年度统计报表,通过报表统计使用报表前后3个月的放疗前等待时间由16.2 d缩短至14.8 d,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患者治疗进度,及时发现12例中断治疗的患者。结论 通过报表工具的信息提取能够实现放疗全流程信息网络化和患者放疗数据电子化,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科室能够根据报表数据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放疗的效率和质量。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江波  詹蔚  周旭美  胡庆红 《贵州医药》2008,32(12):1082-1084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注射液中硫酸小诺霉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方法 在pH 5.33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硫酸小诺霉素与刚果红染料反应,溶液颜色发生明显褪色变化.在最大褪色波长处,研究了吸光度与硫酸小诺霉素浓度的关系,考察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 硫酸小诺霉素在0.024~3.24μg/mL范国内吸光度的降低值与硫酸小诺霉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1521 c+0.0076(R=0.9991),检测限为21.8 ng/mL.结论 该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好,可以直接进行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的分析,人尿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103.6%.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华支睾吸虫(Cs)感染的免疫状态及其对巨噬细胞表型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2部分实验。(1) 经口华支睾吸虫虫卵灌胃感染70 d建立慢性Cs感染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Cs感染组,每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亚型;(2)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按照腹腔巨噬细胞的来源,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和慢性Cs感染组,以脂多糖(LPS,10 μg/L)刺激孵育,用ELISA法动态监测LPS刺激后0、2、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的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1) 慢性Cs感染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TNF-α[(77.64±3.25) ng/L]和IFN-γ[(212.69±12.60)  ng/L]水平较正常组TNF-α[(55.13±3.25) ng/L]和IFN-γ[(108.15±10.49)  ng/L]升高(均P<0.05),而抗炎因子IL-4[(248.24±8.99) ng/L]和IL-10[(223.56±5.60) ng/L]水平较正常组血清IL-4[(52.40±3.97) ng/L]和IL-10[(60.18±5.36) ng/L]也显著升高(均P<0.01),并可使腹腔巨噬细胞向替代活化型(M2型)巨噬细胞分化;(2) 2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水平在LPS刺激后2 h即开始上升,至24 h达到高峰,慢性Cs感染组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2、12和24 h上清液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组[2 h: (88.20±1.91) ng/L vs(123.45±2.98) ng/L;12 h:(123.66±4.31) ng/L vs(161.11±7.38) ng/L;24 h:(154.52±4.83) ng/L vs(227.85±10.67) ng/L,均P<0.05],而IL-10的水平较正常组升高[2 h:(105.46±12.28) ng/L vs(80.86±2.28) ng/L;12 h:(194.19±8.62) ng/L vs(117.56±8.02) ng/L;24 h:(280.02±11.31) ng/L vs(168.14±8.97) ng/L,均P<0.05]。结论:慢性Cs感染时宿主血清的促炎因子升高,而抗炎因子升高得更明显,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体外实验表明慢性Cs感染宿主的巨噬细胞对LPS刺激产生耐受。  相似文献   
5.
6.
徐嘉  蔡锐彬  熊艳  詹蔚  叶子  詹红 《新医学》2012,43(10):731-7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确诊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0例.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次静脉注射,2次/日连续1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前第3、7和10日时取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EM-1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Ⅲ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后3、7、10和28 d时两组患者生存或死亡情况.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sTREM-1和CRP浓度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sTREM-1和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sTREM-1和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0 d两组血清sTREM-1和CRP浓度较治疗前逐步下降(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血清sTREM-I和CRP浓度下降更显著(P<0.05).APACHEⅢ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sTREM-1和CRP水平,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强度,减少MODS的发生,从而缓解脓毒症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探测器测量面罩对表面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6MV和15MV X射线进行照射,分为有面罩组和无面罩组,用MOSFET分别测量,每组测5次,共测量5种不同密度的面罩。结果 使用面罩后表面剂量明显增加;不同面罩对表面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 使用面罩后射线的剂量建成区出现变化,表面剂量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中需要适当关注皮肤表面的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MOSTET探测器观察分析乳腺癌术后5种常用放疗技术在模体中的剂量分布特点,同时验证TPS计划剂量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及技术选择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 使用高仿真模体模拟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对患侧胸壁靶区的代表测量点及其不同深度测量点进行标记定位后,在TPS上分别设计正向IMRT、逆向IMRT、3DCRT、6 MeV电子线、9 MeV电子线照射方案。最后对模体进行模拟照射,并对各点进行实时测量。采用方差分析检验5种方法间总差异。结果 正向IMRT、逆向IMRT、3DCRT、6 MeV电子线、9 MeV电子线实测平均剂量在表面的分别为74.32、69.21、73.97、75.86、81.41 cGy (F=3.36,P<0.05),0.5 cm深度的分别为95.59、93.37、96.78、99.63、94.97 cGy (F=2.40,P>0.05),1.0 cm深度的分别为103.42、102.53、103.48、88.89、101.36 cGy (F=7.19,P<0.05),近胸壁肺的分别为82.74、68.24、85.34、21.49、75.02 cGy (F=46.43,P<0.05)。5种方法的平均剂量偏差在表面的为 -8.04%(-6.57%~-11.93%),0.5 cm深度的为 -1.95%(2.15%~-5.90%),1.0 cm深度的为0.65%(-2.87%~3.22%),近胸壁肺的为 -3.53%(3.90%~-8.93%)。结论 MOSFET探测器配以相应的仿真模体可以测量体内某部位的实际剂量,对放疗QA与QC提供了一种较好方法,亦可用于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特点。MOSFET探测器适用于乳腺癌放疗的在体剂量监测,指导补偿膜的间隔使用以调整剂量,纠正误差,提高靶区吸收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容积密度分配法剂量计算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进行剂量计算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本科放疗的16例鼻咽癌和19例食管癌患者,对定位CT计划进行容积密度分配法重新制作计划,根据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及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新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分布差异。两种计划的剂量比较行配对t检验。
结果 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后的计划与定位CT计划相比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差异鼻咽癌患者均<1%、食管癌患者均<2%。
结论 初步结果证实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可以进行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不同给氢方式均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治疗作用,目前尚缺乏不同给氢方式对机体氢气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等体积氢水腹腔、静脉注射及氢气腹腔注射对兔氢气代谢的影响,以利于提供更优化的氢气治疗方案。 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监测呼气氢气基础值后,依次予以饱和氢气生理盐水、氢气10 mL/kg腹腔注射及氢水10 mL/kg 10 min内静脉泵入,持续监测呼气氢气浓度,等降至基础值并稳定30 min以上后再进行下一方式给氢干预。记录各种给氢方式呼气氢气浓度的达峰时间、峰浓度,计算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给氢方式对呼气氢气浓度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腹腔注射氢水、氢气及静脉注射氢水3种方式达峰时间分别为(3.25±1.80),(17.8±6.48)和(7.45±1.39) 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半衰期分别为(7.40±2.09),(141.50±85.01)和(1.20±0.37) 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较基础值增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02.17±221.90),(5 234.29±2 681.18)和(209.51±104.49) ppm•min,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腹腔注射氢水、氢气均可迅速提高呼气氢气浓度,腹腔注射氢气能长时间维持呼气氢气高浓度。 关键词:氢气;饱和氢气生理盐水;代谢;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