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电剥离钩"一勾到底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2月至2012年2月为173 771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133 606例术中采用以电剥离钩为主的"一勾到底法"(观察组),应用"勾、打、压、推、撕、割、挑"操作技巧。同期为40 165例患者行常规LC(对照组),观察"一勾到底法"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0.0269%)发生手术并发症,175例(0.131%)中转开腹,无一例死亡;胆囊分离切除时间一般为5 min,术后住院3~5 d。对照组60例(0.149%)发生并发症,431例(1.073%)中转开腹,3例死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C术中应用"一勾到底法"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康复快,在胆囊切除与胆道外科领域充分发挥了微创手术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NHF)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方法研究了自2002年11月以来连续收治的9例CHCNHF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34 ~79(53.7)岁;治疗前HCV RNA基线水平在4.3×104 ~ 105拷贝/ml.同期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CHC)23例为对照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28 ~58(37.6)岁;治疗前HCV RNA基线水平为6.1 ×103 ~105拷贝/ml.两组均应用普通干扰素α-2b 300万U,肌内注射,隔日1次;利巴韦林900 mg/d,分三次口服.如治疗4周达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则疗程为36周,如未达RVR,则为48周.CHCNHF组于治疗开始联用胸腺肽因子α1(Tα1)1.6mg,近淋巴结皮下注射,2次/周,疗程≥12周.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结果]所有CHCNHF及21例CHC患者按要求完成了治疗.两组受试者WBC等下降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者CHCNHF组3例(33.3%)、对照组8例(38.1%),无统计学差异(P>0.05).获RVR者CHCNHF组8例(88.9%),对照组18例(85.7%)(P>0.05):余4例于治疗8周HCVRNA降至不可测.应用Tα1 24周(6例)和12周(3例)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获得RVR CHCNHF组>60岁者100%(4/4),<60岁者为80% (4/5)(P>0.05);对照组<40岁者12例,>40岁者9例,达RVR者分别为83.3%和88.9%(P>0.05).至疗程结束后6个月,两组获SVR分别为88.9%(8/9)和90.5% (19/21).平均随访49.5(27 ~87)个月,所有获SVR的27例肝功能、HCVRNA复查仍维持正常.[结论]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佐以Tαl治疗CHCNHF可收到与CHC患者同样的效果,初步为CHCNHF抗病毒治疗提供一可行而效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汉茶总黄酮(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评估和研发罗汉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3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衰老加血瘀证"血栓模型,观察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结果:TFER能延长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能缩短血栓长度,降低血栓形成率;能减轻体内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的血栓湿重;能降低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DA和脂褐质(Lf)含量,同时提高大鼠血清前列环素(PGI2)、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论:TFER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凝血功能,调节血小板聚集反应,改善纤溶平衡异常,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达到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星宇  袁志林  兰太进  韦韚  刘元 《内科》2014,(4):456-459
目的观察亮叶杨桐叶乙酸乙酯部位(LY)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亮叶杨桐叶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法,观察LY的抗炎作用;以小鼠热板法、大鼠足趾机械刺痛法和大鼠尾部辐射热刺激法,观察LY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Y(0.42 g/kg)能显著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5)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同时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P0.01);与模型组比较,LY(0.42 g/kg)可明显抑制热刺激(P0.05)和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P0.05),对尾部辐射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LY对急慢性炎症和高位中枢参与的疼痛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榕树须总黄酮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脑偏瘫、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等试验方法,测定榕树须总黄酮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大鼠血栓形成时间;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致小鼠血瘀模型观察榕树须总黄酮对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的影响.结果 榕树须总黄酮22.7 g生药/kg能明显促进偏瘫小鼠恢复(P<0.05),11.3、22.7 g/kg显著减缓电刺激大鼠的血管栓塞(P<0.001),并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凝血酶时间(P<0.001、P<0.01)及纤维蛋白原时间(P <0.01、P<0.05).结论 榕树须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及改善血瘀小鼠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志林  王克成  谢昊玲  冯建龙 《医学争鸣》2004,25(20):1876-1876
临床资料 1992-01/2003-06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36080例,其中有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28(男11,女17)例,年龄42~73(平均58.3)岁,胆石症病史2mo~10a,急性发作者6例.胆囊结石2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有过哮喘持续状态4例,正在服药控制6例,长期服用激素2例,已出现柯兴氏综合征.肺功能正常2例,轻度受损16例,中度受损10例,心电图检查有心肌供血不足14例.术前进行充分准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因腹腔干扰小,术后窦道形成慢且较脆弱,我科常规拔除T管时间是45d,常规拔除T管时并发胆瘘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自愈可能性小,处理不及时二次手术率高。非手术方法是治疗胆瘘的首选手段,如控制不理想应及时手术引流。现将我科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患者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LC术中胆道镜检查的价值:附38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中诊断治疗肝外胆管疾病的价值 ,以及其在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 (LC)后胆管残留结石率中的作用。方法 LC术中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同时行胆道镜检查 ,操作中采用自制的胆道镜导入器和胆道探头。结果 近 4年来 ,笔者行LC手术 10 3 96例 ,其中术中行胆道镜检查 3 85例 ,占 3 .7% ;有阳性发现 10 2例 ,占 2 6.49% (占同期LC手术的 0 .98% )。其中发现胆道结石 67例 ,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 2 6例 ,Mirizzi综合征 5例 ,壶腹部癌 2例 ,肝门部胆管癌 1例。结论 LC术中联合胆道镜检查成功率高 ,显像清晰 ,可观察到术前常规检查不易发现的胆道系统疾病 ;同时可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 ,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并可有效地预防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慢性胆汁瘀积性肝病,其特征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的炎症,增生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病变胆管狭窄的近端扩张,胆管造影显示为串珠状表现。20世纪70年代前,国外文献报道的病例约100例。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开展后,PSC病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阐述腹茧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方法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遭遇腹茧症1例,并进行文献综述。结果该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并切除膜状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反应,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腹茧症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较易出现误诊或漏诊,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