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179例(2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A组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B组使用利多卡因水分离,C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水分离,D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水分离并联合转核?观察患者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PCO)分级情况?结果:各组术后各时期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PCO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组和D组PCO分级低于A?B对照组,且D组PCO分级低于C组?结论: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核旋转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且眼内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额肌眼轮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方法对21例(36眼)上睑下垂患者施行额肌眼轮匝肌筋膜瓣悬吊术,并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随访结果显示,额肌眼轮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可靠。结论额肌眼轮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是当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激光光凝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8月 期间临床诊断的FEVR患者17例3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眼病变轻重程度不同选择治疗方法 ,其中7只眼(1期2只眼、2A期1只眼和2B期4只眼)采用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 6~10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29个月。13只眼(3B期2只眼、4A期1只眼、4B期6只眼和5A期4 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3~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19个月;另外 12只眼因病变太严重、年龄及家属选择等原因未接受治疗。 结果 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7只眼随访期间病情稳定,视力保持不变。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13只眼,除1只眼外12只眼黄斑区均达到解剖复位。9只眼手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手术后视力保持不变,1只眼视力检查不合作。 结论 激光光凝能控制FEVR病情发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利于促进FEVR患者视网膜复位和提高视力。两种治疗方法是治疗FEVR的有效手段。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02-30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2018—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封控前、封控期间、封控解除后无锡市6~12岁儿童视力损伤患病率、屈光度及近视患病率变化。方法: 纵向横断面研究。团队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及202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市属小学6~12岁儿童进行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屈光度、眼位、眼前节、眼底等检查。视力损伤定义为任一眼裸眼视力(UCVA)<4.7, 近视诊断标准为任一眼UCVA<5.0, 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0.50 D。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年龄段近5年的视力损伤患病率和近视患病率,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段近5年的屈光度变化。结果: 2018、2021、2023年, 无锡市6~12岁儿童视力损伤患病率变化明显(χ2=12.33~45.86, 均P<0.05), 其中, 6~8岁儿童2021年视力损伤患病率较2018年明显升高(χ2=11.86~26.85, 均P<0.0125), 2023年较2021年有所下降,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5)。2023年, 9~1...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是一种可逆的物理矫正方法,通过角膜加压来改变角膜形状,使眼屈光情况改善,从而改善视力。本文分析了不同角膜曲率在Ortho-K矫治近视中对疗效的影响及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Ortho-K矫治近视的预测性。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8年12月~1999年4月所有接受矫治者,共101例196眼,男92眼,女104眼,年龄8~33a,平均17a,屈光范围-1.50~-12.75D,平均-5.53D,其中有散光者182眼,占92.9%,散光范…  相似文献   
6.
角膜小穿孔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总结角膜小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3眼角膜小穿孔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修补术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随访2~23月,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者6眼;1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眼下降。4眼发生暂时性高眼压。8眼行异体角膜修补术者,植片均浑浊;3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角膜植片保持透明;2眼行羊膜移植术者,角膜穿孔愈合,术区局部浑浊。结论累及瞳孔区的角膜小穿孔适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以获得较好视力;≤3 mm偏中心角膜小穿孔适合采用异体角膜修补和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Y-V成形联合重睑术对内眦赘皮合并眼距增宽的疗效.方法 将内眦部Y-V切口延长至下睑缘内侧,通过彻底松解局部错构的眼轮匝肌,充分显露内眦韧带前支鼻侧骨膜止点,将其与内眦韧带起点缝合,缩短内眦韧带,矫正内眦赘皮,并同期行双眼重睑成形术.结果 临床应用40例,随访半年以上,内眦赘皮矫正效果良好,内眦间距缩短、眼型自然美观,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Y-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切开重睑术,疗效明确,切口更加隐蔽、恢复快,对内眦赘皮合并眼距增宽的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5岁5个月。因双眼视物模糊3 d于2018年9月24日就诊于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眼科。患儿半个月前因感冒发热于门诊给予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检查,体重20 kg,生长发育如同龄儿童;未发现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数指/15 cm,左眼视力数指/10 cm;均不能矫正。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瞳孔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杯盘比0.2~0.3;动静脉比约2∶3,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正常。眼球运动无异常。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2、11 mmHg(1 mmHg=0.133 kPa)。VEP检查,60分格空间频率示左眼P波振幅下降,右眼P波峰时延长;15分格空间频率示双眼P波振幅下降,P波峰时延长(图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72×109个/L,红细胞沉降率16 mm/h。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偏振分视的立体视模型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储备情况,为防治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异常儿童,分为对照组(22例, 44眼,屈光不正但矫正视力正常)、屈光不正组(25例, 5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组(21例, 2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使用双眼视感知觉检查系统分别检测精细立体视功能和线条立体视功能,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线条立体视双眼对比度阈值差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仍然可以检测到残留的线条立体视功能,为患儿在双眼视感知觉训练过程中的神经可塑性和迁移性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

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αB-晶状体蛋白。

结果:最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 ELISA法检测样本α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

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