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负性分子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68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良性纤维瘤中B7-H4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B7-H4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B7-H4的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纤维瘤组织(17%)(P < 0.05),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呈负相关?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呈正相关,而在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其他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7-H4异常表达,与乳腺组织良性病变存在差异(P < 0.05),并与ER?HER-2的表达相关,提示B7-H4分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异质性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linezolid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LRSA)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谱分析法筛选hLRSA,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MIC值,PCR方法扩增介导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耐药的cfr基因,同时扩增hLRSA 23S RNA基因并测序,并登陆GenBank,与基因库中金葡菌ATCC29213 23S RNA基因比对。结果 hLRSA检出率为1.26%(2/158);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异质性耐药菌株MIC结果基本一致;PCR方法没有检出cfr基因,2株hLRSA 23S RNA基因扩增后测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3S RNA基因一致性大于99%,其中1株hLRSA 23S RNA基因序列在2474位点出现"G"→"T"点突变,可能与介导hLRSA耐药性有关。结论利奈唑胺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没有检出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葡萄球菌,hLRSA检出率为1.26%,耐药性可能与其23S RNA发生的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耐异质性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耐异质性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筛选方法,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检测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头孢西丁、利奈唑胺耐药性,采用菌谱分析法筛选耐异质性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利奈唑胺MIC值,PCR方法检测其耐药cfr基因。结果未检出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菌株;耐异质性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1.04%;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异质性耐药菌株MIC结果一致;未检出利奈唑胺耐药cfr基因。结论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在体外具有较强抗菌活性,该研究未检出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葡萄球菌属,其耐药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临床常见致病性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相关ERG11基因点突变的试验方法。方法针对临床常见的5种致病性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5.8S r DNA与28S r DNA间的内转录间区2(ITS-2)基因设计、合成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以鉴定5种致病性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设计、合成能够特异性扩增ERG11基因点突变的引物,并采用不对称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RG11基因,将PCR产物与芯片进行杂交。结果采用特异性引物和不对称荧光PCR从12株临床分离耐药株中成功扩增出ERG11基因4个突变点;采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成功鉴定5种临床常见致病性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结论制备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可以用于鉴定临床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以及糖肽类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WY05株分别扩增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tetM、vanA、vanB、vanC基因,并对van基因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从WY05菌株中检出vanA、mecA、acc(6′)/aph(2″)、erm、tetM 5种耐药基因,vanA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BLASTn比对分析,与屎肠球菌vanA序列一致.结论 WY05株除了携带vanA基因外,还携带mecA、acc(6′)/aph(2″)、erm、tetM基因,表型与遗传学特征均支持该菌株具有多药耐药特征;该vanA基因序列与美国纽约州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分离株所携带Tn1546转座子内vanA部分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UF-1000i)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以无菌方式留取的尿液标本1 372例,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并运用UF-1000i进行细菌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得出UF-1000i细菌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的临界值,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统计分析细菌散点图信息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性。比较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组、尿液细菌培养阴性组、UF-1000i阳性组、UF-1000i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87名)的血清PCT水平。结果白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为27.5/μL,细菌计数的最佳临界值为143.5/μL。以细菌计数阳性和白细胞计数阳性作为筛查指标时,特异性为92.7%,但假阴性率较高(30.8%);以细菌计数阳性或白细胞计数阳性作为筛查指标时,特异性为55.3%,但假阳性率较高(44.7%)。UF-1000i细菌散点图信息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57%。UF-1000i阳性组血清PCT水平高于UF-1000i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1000i阳性组联合血清PCT检测可提高尿路感染诊断的特异性。结论 UF-1000i细菌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中干性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检测32例初诊B-ALL患儿(B-ALL组)和5例骨髓象正常儿童(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上干性基因(Oct4、JAG1、Nanog、Sox2、Fgf4等)的表达,比较B-ALL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危险度分层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ALL组儿童的相关于性基因Nanog、JAG1、CD133-2、CD44和Runx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74±1.00、4.31 ±2.41、10.23±3.21、4.66±1.73和7.44±3.01倍(P<0.01),Oct4、Sox2、D LL1、Fgf4和COX-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15.00%±0.06、13.00%±0.08、18.12%±0.11、4.73%±0.03和9.59%±0.00(P <0.01);初诊B-ALL组干性基因表达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FAB分型、细胞遗传学异常、融合基因表达等均无相关性,其中JAG1基因表达与B-ALL危险度分层有明显相关性(r=0.755,P<0.01),其余基因表达与危险度分层无明显相关.结论 与正常儿童的骨髓相比较,初诊B-ALL患儿骨髓中干性基因存在异常表达(上调或下调),其中JAG1基因表达与B-ALL的临床危险度分层显著相关,提示JAG1基因可能是B-ALL的危险因子,可能对判断患儿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4±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