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38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31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178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者们对动脉血管的研究常聚焦在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而很少关注血管外膜的免疫反应及其对疾病病程的影响。前期研究发现,老龄的ApoE-/-小鼠动脉外膜出现免疫细胞的有序集聚,形成类似淋巴结的异位淋巴组织,称之为动脉三级淋巴组织(ATLO),其形成对内膜As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ATLO的发现及研究为As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为其他疾病状况下三级淋巴组织(TLO)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阐明TLO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其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1]。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目前,尚无RSV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RSV的治疗,唯一可用于RSV预防的人源化特异性抗体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临床上在RSV的流行、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 = 4.13、5.96,均P < 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62、4.38,均P < 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 ± 0.05、0.68 ± 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 ± 0.05、0.51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 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并比较采用临床路径治疗的145例和非临床路径治疗的45例MPP患儿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临床路径的变异情况。结果临床路径组的住院时间为9 d(6~10 d),短于非临床路径组的10 d(7~1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愈率93.8%,高于非临床路径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住院费用为4 696.5元(3 608.3~5 677.6元),高于非临床路径组的3 175.3元(2 490.8~4 58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路径变异率48.3%(70/145)。结论实施MPP临床路径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但该路径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变异率较高,仍需加以完善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臭氧在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氧化作用极强,反应速度快,能杀灭各种口腔内致病细菌,并且氧化与致龋相关的生物分子,从而促进再矿化。近年来,由于臭氧发生器的改进,臭氧已成功安全地应用于牙科治疗,对早期窝沟龋和根面龋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文就臭氧在治疗龋病中的机理、应用和临床效果以及口腔中可以应用的臭氧发生器工作原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两种牙面干燥法对窝沟封闭剂脱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使用压缩空气与使用洗耳球热空气干燥牙面对封闭剂脱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空气干燥牙面较洗耳球热空气干燥牙面,封闭剂完全脱落率低;上颌磨牙远中腭沟、近中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下颌磨牙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使用压缩空气干燥牙面有利于封闭剂的保留,特别对于不易操作的上颌磨牙影响更加明显,而对于能直视、易操作的下颌磨牙,使用洗耳球热空气干燥牙面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壳寡聚糖影响细菌黏附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0-2、10-1、1g/L)的壳寡聚糖溶液处理变形链球菌,并采用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法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随壳寡聚糖浓度增加,变形链球菌ATCC25175细胞表面疏水性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壳寡聚糖可能通过降低细菌表面疏水作用而抑制变形链球菌的黏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定量光导荧光系统(guantitative light-induced fluorescence,QLF)分析病损脱矿程度的影响,探讨最适合QLF临床检查使用的干燥方法.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无龋前磨牙8个,颊面用指甲油封闭留窗口大约3mm×3mm,置于脱矿液中,37℃摇床中7d形成脱矿病损.标本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干燥方法放置于空气中使之自然干燥、压缩空气干燥30s和棉卷干燥30s,然后进行QLF检查并采用盲法分析病损脱矿的严重程度.设置△Q(荧光损失量)值变化5%为病损入口,得出的数据导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釉质脱矿病损随着干燥程度的增加,在QLF荧光图像中均表现为脱矿严重程度的增加.病损放置自然干燥564.386(±87.542)s后,QLF能够检测到最大荧光损失,压缩空气干燥30s和棉卷干燥30s后,能检测最大荧光损失的时间分别为39.250(±7.778)s和139.375(±13.212)s.压缩空气吹干30s后,QLF图像中病损表现出明显的荧光损失,与其他两种干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压缩空气干燥30s后,病损表现的荧光损失可以用来反映该病损的最大荧光损失值.临床使用压缩空气对早期病损吹干30s是达到可靠干燥效果的最快速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蔗糖依赖性黏附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壳寡聚糖与变形链球菌S.mutansATCC25175共同培养,计算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抑制率的影响,同时扫描电镜下观察变形链球菌在玻片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变形链球菌对玻片的黏附率随培养基中壳寡聚糖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壳寡聚糖组细菌间基质少,菌细胞清晰。而空白组细菌则包裹有较多的胶冻状基质。结论:壳寡聚糖可以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的蔗糖依赖性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