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练习结合呼吸训练对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复诊的PCI术后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弹力带抗阻训练,将患者分为弹力带抗阻练习结合呼吸训练组(呼吸训练组)41例和常规弹力带抗阻训练组(对照组)36例,进行为期16周的规律康复训练,每周3次,隔日1次。比较2组训练前后心肺运动相关指标变化。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呼吸训练组患者锻炼后与锻炼前比较,最大运动负荷(Metsmax)、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公斤摄氧(VO2/kgmax)显著升高(P0.01),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Borg)评分显著降低(P0.01),最大氧脉搏(VO2max/H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锻炼后最大心率(HRmax)及无氧阈心率(HRAT)明显低于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比较,呼吸训练组患者锻炼后Metsmax[(6.03±1.63)vs(5.20±1.21)METs]、VO2/kgmax[(21.08±5.72)vs(18.12±4.29)ml/(kg·min)]及无氧阈公斤摄氧(VO2/kgAT)[(16.10±4.80)vs(14.49±4.46)ml/(k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训练组锻炼后与锻炼前比较,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显著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锻炼后VE/VCO2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呼吸训练组锻炼后FEV1[(5.42±1.72)vs(2.42±0.85)L]及MVV[(111.24±9.50)vs(95.80±6.23)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弹力带抗阻练习比较,弹力带抗阻练习结合呼吸训练更能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并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强负荷训练对新兵血清肌钙蛋白I(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解放军某部2017年10月入伍1个月的120名健康男性新兵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强负荷训练组(负重15 kg跑步5 km,n=60)和常规训练组(一般队列训练,n=60)。两组分别于训练当日晨安静状态(训练前)和训练后次日晨安静状态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TnI、TNF-α和hs-CRP,对比观察两组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新兵训练前血清TnI、TNF-α和hs-CRP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训练组训练后与训练前基线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负荷训练组训练后上述指标较训练前基线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训练后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兵入伍后首次强负荷5 km越野跑可导致心肌损伤和血清TnI、TNF-α和hs-CRP升高,提示循序渐进的适应性训练可能有效防止心肌损伤的发生,提高新兵的心脏功能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98)。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5.3%vs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两组患者的Ⅰ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Ⅱ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用药期间共有263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其中替格瑞洛组77例和氯吡格雷组186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显著增加[(80.29±20.67)%vs(61.65±26.81)%,P0.001]、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_(ADP))显著降低[(25.28±14.28)vs(36.41±16.20)mm,P0.001]。替格瑞洛组中MA_(ADP)31 mm的患者(68.8%vs40.3%,P0.001)以及此类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者(24.5%vs10.7%,P=0.037)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质量指数(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和高血压病(OR=1.301,95%CI:1.036~1.635,P=0.024)是≥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比氯吡格雷高,且低BMI与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选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危险因素并行TEG监测,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标记物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只。两组大鼠每天自由进食饮水相同,实验组大鼠每天麝香保心丸2粒(每粒22.5mg)分2次灌胃,共两周。两组均接受力竭游泳运动,制成力竭运动动物模型,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B型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大鼠平均力竭运动游泳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血清和心肌组织CK、CK-MB、TnT、BNP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力竭运动大鼠血清和心肌中CK、CK-MB、TnT、BNP和CRP水平,能够减轻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75岁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60岁中年ACS患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的疗效与出血风险。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年龄60岁及≥75岁,并进行血栓弹力图(T7EG)检查的患者416例,分为:(1)年龄60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0C组),(2)年龄≥75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C组),(3)年龄60岁阿司匹林+替格瑞洛(60T组),(4)年龄≥75岁阿司匹林+替格瑞洛(≥75T组),随访1年,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各组MACE事件发生率、TEG检测的最大振幅(MA)值、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I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IPA)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0.05),但"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在两个年龄段的ADP-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75C组ADP-IPA较60C组低(P=0.011);相同年龄段"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患者(P0.05),但多为I型非致命性出血;"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在不同年龄段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应用Cox回归分析MACE危险因素:血糖(B=0.111,RR=1.117,95%CI:1.014~1.231,P=0.025),eGFR(B=-0.023,RR=0.977,95%CI:0.961~0.993,P=0.005),心率(B=0.040,RR=1.041,95%CI:1.013~1.070,P=0.00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事件危险因素:DAPT方案(B=3.527,OR=34.025,95%CI:9.560~121.101,P0.001),性别(B=1.126,OR=3.085,95%CI:1.083~8.788,P=0.035)。结论在本研究中"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不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且I型出血风险增高;中、老年人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7.
CC趋化因子7(CCL7)广泛表达于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中。起初多作为炎性因子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CCL7在免疫调节、组织损伤修复、与肝素结合、促纤维化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CCL7对于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功能干细胞临床应用的进展,CCL7作为可诱导其迁徙的重要因子可能会提高细胞治疗的效率和疗效。本文将对CCL7的结构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后的疗效。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657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进行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ACS患者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2个月内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并分析再发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01),且药物抵抗(ADP30%)发生比例低(P0.001);Kaplan-Meier法计算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1.74%和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采用Cox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B=0.040,RR=1.041,95%CI:1.018~1.064,P=0.000),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B=-0.010,RR=-0.990,95%CI:0.981~1.000,P=0.048)。替格瑞洛组无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非活动性出血事件与eGFR(B=-0.022,OR=0.978,95%CI:0.958~0.998,P=0.031)相关。结论替格瑞洛组的疗效并不优于氯吡格雷组,但其药物抵抗发生率低,eGFR低的患者易发生非活动性出血事件,心率快的ACS患者易再发生MAC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