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的160例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0例,B组53例,C组57例。A组忠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B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操作,C组行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操作。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于A、B二组患者(P〉0.05)。此外,A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0%,B组为30.2%,C组为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是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案之一,该营养支持方法在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较高疗效,并且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安全性与单纯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CD3/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60例肝癌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二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观察组术后第七天开始给予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化疗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和TB以及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和TB以及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CD3和CD4以及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较手术前有明显的提高,而CD8较干预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治疗后CD3、CD4无明显的变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CD8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二组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二组的AFP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并且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3岁.因尿液赤黄1个月、全身皮肤巩膜黄染10 d入院.既往5年前因胃癌行幽门侧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低分化腺癌.查体,T36.3℃,P 88次/rain,R 22次/min,Bp 15.6/9.9 kPa.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上腹正中可见一长约20 cm手术瘢痕,余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胆红素2+;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肽酶85.0 U/L,总胆红素22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VEGF-B)及其受体Fl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肝癌组织、33例癌旁肝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B及Fl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B及Fl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有胆管或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癌组织的VEGF-B及Flt-1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胆管或门静脉瘤栓形成组的表达率(P<0.05);VEGF-B及Flt-1的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5);VEGF-B阳性组和Flt-1阳性组患者的1年、2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B及其受体Flt-1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肝癌患者术后肝内早期复发的生存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5例小肝癌术后肝内早期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存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后在复发率、转移率以及生存率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直径≤5 cm的患者在转移率和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直径5 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肝癌患者术后肝内早期复发与手术类型、结节大小有关,切除范围越小,患者预后越差,切除范围越大,患者预后则越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碘-131(131I)治疗对甲状腺癌(TC)术后患者抑癌基因表达、甲状腺激素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TC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48例、中剂量组40例、高剂量组32例.比较3组患者131I治疗后抑癌基因表达、甲状腺激素及染色体畸变的差异.结果 与低剂量组患者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CCNG2、PTEN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高剂量组最低,低剂量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3组患者的染色体总畸变率、双着丝粒体及着丝粒环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131I可促进TC术后患者抑癌基因表达,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不会增高染色体畸变率,在患者耐受情况下可作为131I治疗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8岁。因上腹部胀满不适0.5个月,进食后加重,伴恶心、纳差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病史。查体:T37.2℃,P92次/min,R30次/min,BP126/82mmHg。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巩膜轻微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头颅及五官未见异常;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肺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Ⅴ肋间。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4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周入院.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进食后稍缓解,无其他不适.查体,T 36.1℃,P 84次/min,R 21次/min,Bp 16.0/10.6 kPa.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右肋缘下可见8 cm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肝肿瘤4项及胸部X线片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在胰腺癌细胞的表达及IL-6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调节。方法采用Northern杂交法(Northern blot)测定胰腺癌细胞Capan-1、Colo-357和5H中IL-6及其受体和VEGF-C mRNA的表达;以同法检测胰腺癌细胞Capan-1和Colo-357受IL-6刺激前后VEGF-CmR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IL-6及其受体和VEGF-C mRNA在胰腺癌细胞Capan-1、Colo-357和5H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6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达VEGF-C mRNA的调节:以50μg/L浓度的IL-6刺激Capan-1细胞3小时、6小时后,与对照组(0小时组)相比,2.4kb片段的VEGF-C mRNA的条带强度减弱17%~40%,IL-6对胰腺癌细胞Capan-1VEGF-C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并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L-6对胰腺癌细胞Colo-357表达VEGF-C mRNA的调节:以50μg/L浓度的IL-6刺激Colo-357细胞3小时、6小时后,与对照组(0小时组)相比,2.4kb片段的VEGF-C mRNA的条带强度增强1.2~1.6倍,IL-6对胰腺癌细胞Colo-357VEGF-C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P<0.05),但与作用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IL-6及其受体和VEGF-C mRNA在胰腺癌细胞Capan-1、Colo-357和5H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6抑制胰腺癌细胞Capan-1VEGF-C mRNA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胰腺癌淋巴结转移;IL-6促进胰腺癌细胞Colo-357VEGF-C mRNA的表达,从而可能促进胰腺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