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皮下注射rhTPO(15 000U/d),B组皮下注射白细胞素-Ⅱ(1.5m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为较B组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A组也较B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18±4.20)d和(10.46±4.54)d(P〈0.05);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化疗后需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A组无1例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与B组比较,A组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通过剂量滴定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中,用剂量滴定的方法使用奥施康定进行止痛治疗。依据疼痛程度给与口服,初始剂量10mg/次~20mg/次,q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连续用药至少2周,同时进行止痛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经剂量滴定后6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口服奥施康定剂量范围10mg/次~220mg/次,q12h。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17例(28.3%),部分缓解42例(70.0%),轻微缓解1例(1.7%),总的疼痛缓解率98.3%,其中中度疼痛缓解率为100%,重度疼痛缓解率为90.9%。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嗜睡、厌食、瘙痒、排尿困难。结论:奥施康定通过剂量滴定的方法,不良反应较少,个体化给药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中重度癌性疼痛,能显著地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长春瑞滨是一种半合成长春碱类抗癌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较好疗效。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2年11月使用国产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患者9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96例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NSCLC,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7岁,ECOG评分0~2级,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无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肾功能及血象正常;有可测量的临床观察指标;近1月内未用过其它抗肿瘤治疗。其中男性79例,女性17例,初治57例,复治39例,鳞癌30例,腺癌59例,腺鳞癌7例,Ⅲ期45例,Ⅳ期51例,ECOG1级51例,2级45例。治疗方法: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热休克蛋白(HSP)表达的影响,为其抗肿瘤活性探寻可能的靶点.方法 经过连续传代,充分氘化HepG2细胞中的亮氨酸,并鉴定其标记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槲皮素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及有效浓度.以50 μmol/L槲皮素作用氘化HepG2细胞48 h后,与正常HepG2细胞按1:1等量混合电泳,提肽后进行质谱鉴定,将获得的肽片段数据进行Mascot检索.设定严格的可信区间,得出槲皮素作用前后HSP的定量信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槲皮素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HSP90和HSP70的表达差异.结果 连续传代10次以上,HepG2细胞中氘化亮氨酸已达95%以上.MT法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对HepG2细胞的IC50接近50 μmol/L,且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SILAC-MS)获得了槲皮素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HSP90、HSP70、HSP60和HSP20的定量信息.相对正常HepG2细胞而言,所有鉴定的HSP在50 μmol/L槲皮素作用48h后均有较大程度的表达下调,其中HSP90表达下调至正常HepG2细胞的49.3%,HSP70表达下调至正常HepG2细胞的43.6%.RT-PCR的检测结果支持SILAC-MS的鉴定结果.结论 SILAC-MS成熟可靠,能全面定量分析外因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全系列蛋白谱的变化.槲皮素对HepG2细胞中HSP表现出强烈的抑制能力,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活性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槲皮素(0、10、20、50、100μmol/L)和姜黄素(0、2、5、10、20μmol/L)分别作用HepG2细胞24、48、72 h,以As2O3(0、2、5、10、20μmol/L)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结果:槲皮素、姜黄素及As2O3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生长速率变慢,HepG2增殖率随着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减低,72 h时3种药物高浓度组HepG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31±5.8)%、(51±4.6)%、(54±5.8)%。槲皮素和姜黄素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高浓度(100μmol/L)槲皮素作用最强,相同浓度下的姜黄素与As2O3作用相当。结论:槲皮素和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这种作用强于As2O3。  相似文献   
6.
王理扬  姚文秀 《华西医学》2011,(7):1112-1115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内分泌治疗是当前采用的主要临床方法之一,其机制是抑制雄激素的活性.一线内分泌治疗后无效的前列腺癌是临床目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现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分类、用药策略及一线内分泌治疗后无效的前列腺癌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国产沙利铂/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OLF)和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LF)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和中位疾病进展期(TTP).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4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两组.OLF组给予奥沙利铂(L-OHP)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四氢叶酸钙(CF)200mg静脉滴注,第1~5天;5-氟脲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LF组除不用L-OHP外,其余给药方法、剂量与OLF组相同.两组均21天为一周期,连续用药3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OLF组有效率42.3%,LF组有效率18.5%,P>0.05.毒副反应依次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粘膜炎和神经毒性.LF组无神经毒性.OLF组TTP为10个月,LF组TTP为6个月.结论:LF方案仍为大肠癌化疗的基础方案;OLF方案治疗大肠癌疗效优于LF方案,但须增加病例数继续观察;主要毒性反应经停药、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国产沙利铂 /四氢叶酸钙 / 5 氟脲嘧啶 (OLF)和四氢叶酸钙 / 5 氟脲嘧啶 (LF)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和中位疾病进展期 (TTP)。方法 :经病理检查证实的 5 4例晚期大肠癌患者 ,非随机分两组。OLF组给予奥沙利铂 (L OHP) 130mg/m2 静脉滴注 ,第 1天 ;四氢叶酸钙 (CF) 2 0 0mg静脉滴注 ,第 1~ 5天 ;5 氟脲嘧啶 (5 Fu) 5 0 0mg/m2 静脉滴注 ,第 1~ 5天。LF组除不用L OHP外 ,其余给药方法、剂量与OLF组相同。两组均 2 1天为一周期 ,连续用药 3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 :OLF组有效率 42 3%,LF组有效率 18 5 %,P >0 0 5。毒副反应依次为胃肠道反应 ,骨髓抑制 ,粘膜炎和神经毒性。LF组无神经毒性。OLF组TTP为 10个月 ,LF组TTP为 6个月。结论 :LF方案仍为大肠癌化疗的基础方案 ;OLF方案治疗大肠癌疗效优于LF方案 ,但须增加病例数继续观察 ;主要毒性反应经停药、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希罗达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经临床病理及细胞学证实的5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组,其中29例采用希罗达联合顺铂方案,另外29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观察两组化疗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希罗达+DDP和紫杉醇+DDP化疗方案的临床有效率(CR+PR)分别是41.4%、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手足综合症、周围神经炎及脱发等,手足综合症、脱发两组之间有差异,其余无差异.结论:两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方丽  周进  谢华  姚文秀  周行  魏阳  王理扬 《重庆医学》2016,(32):4479-4481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对数生长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选取24、48、72 h时间节点,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学差异.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T-29细胞的生存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姜黄素前后HT-29细胞的周期分布改变,并对药物处理前后的CyclinD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在加入姜黄素稀释液后,HT-29细胞生长明显变慢,形状由饱满变得细长,脱壁增多.MTT提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姜黄素能诱导明显的G0/G1期阻滞,24、48、72 h时G1期比例分别为38.2%、44.6%、49.3%,相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姜黄素能明显降低HT-29细胞中的CyclinD1基因表达,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结论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细胞周期CyclinD1基因表达,并诱导细胞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