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衣壳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mAb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重组SARS-CoV-2 N蛋白,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重组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进行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其亚型,腹水法制备mAbs, Protein G亲和柱纯化后通过SDS-PAGE、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纯度、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获得5株能稳定分泌抗SARS-CoV-2 N蛋白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N1~5。通过腹水法制备获得5个mAbs,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个为IgG2a*κ型、4个为IgG1*κ型,其效价均达到2×104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5个mAbs都能与重组SARS-CoV-2 N蛋白结合。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5个能特异性识别重组SARS-CoV-2 N蛋白的mAbs,为开发免疫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plantexocrine-likenano-vesicles,PELNs)是一种新兴的纳米治疗剂及传递平台,不但具有疾病治疗潜力,而且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靶向疾病位点,起到治疗递送双重作用,更重要的是PELNs具有绿色天然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本综述系统介绍了PELNs的外囊阳性细胞器、多囊泡体、液泡和自噬小体几种分泌机制;脂质、蛋白质和核酸3种组成成分;离心法、超滤法、尺寸排阻色谱法、流场-流分馏法、免疫磁珠法、聚合物沉淀法等分离方法及其抗炎、抗肿瘤、保护再生、抗病毒、保肝等生物学功能,整理了PELNs作为治疗剂及分子传递平台目前已发现的潜在机制,提出了PELNs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产量化、机制研究及临床试验少等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喹诺酮作为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光敏毒副作用,那么喹诺酮化合物是否可以作为光敏抗菌药物应用呢? 基于上述目的我们研究了加替沙星 (GFLX)、司帕沙星 (SPFX) 的光动力抗菌活性。方法 本文报道了 GFLX、SPFX 在 650、450 和 365nm 及白光不同光照波长及激光能量密度与暗反应条件下对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大 肠埃希菌 (E. coli) 的抗菌活性。结果 GFLX、SPFX 对 MRSA、P. aeruginosa、E. coli 暗毒性最低抑菌浓度 (MIC) ≤ 2.5μg/mL; 最低杀菌浓度 (MBC) ≤ 20μg/mL。GFLX 在 450nm 光照条件下对 MRSA、P. aeruginosa、E. coli 的 MIC 分别为 0.15、0.31 和 0.07μg/ mL;MBC 分别为 0.62、1.25 和 0.15μg/mL。相应的 SPFX 在 650nm 光照条件下抗菌活性分别为 0.31、0.31 和 0.07μg/mL;MBC 分 别为 20、5 和 0.15μg/mL。进一步研究表明 GFLX、SPFX 光动力灭菌活性及细胞毒性具有光波长及能量依赖性。结论 光照可以 一定程度上增加 GFLX 和 SPFX 的抗菌活性,但提升能力有限,在此区间其光敏毒副作用有限,这类药物不会伤及细胞,因而喹 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不足以作为光敏抗菌药物使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免疫的肠道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衍生的囊泡状纳米颗粒,其介导了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方式,在IBD的发生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分泌型mRNA和microRNAs(miRNAs)可随着外泌体在细胞间进行功能转移,并被送入受体细胞作为内源性miRNAs发挥作用,同时调节多个目标基因或信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等外囊泡介导的细胞间通讯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宿主细胞通讯参与了IBD发生、发展相关的病理状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的方式作用,并详细讨论外泌体在IBD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治疗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可溶性人参SOD,纯化后检测其活性。方法人参SOD 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分别对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以及离子浓度进行条件优化。对表达产物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检测上清中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双酶切结果显示质粒构建成功,经过条件优化,表达的SOD蛋白主要存在于破碎菌体的上清中,表达量约占菌体上清总蛋白的50%,上清酶活达到363.9 U/mg。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人参SOD蛋白,且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为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结直肠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陆金根教授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肝脾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机不畅所致的湿热内生,热灼大肠,治疗应从肝脾入手,以补脾柔肝、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为治疗原则,临床善用痛泻药方联合白头翁汤加减,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芳香疗法对医学生本科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福建省某医科大学12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0名)与实验组(60名)。对照组给予基础油干预,实验组给予芳香精油进行干预1周。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PSQI)、心理状态评分(SAS、SDS)明显低于试验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芳香疗法能否改善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还须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初夏将临,在某个暖风拂面的下午,人们惊喜地发现,路边水果摊上酸甜可口的草莓又上市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 细胞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剂量对移植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研究回输移植物中MNC、CD34+ 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剂量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对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生存的影响。结果:中性粒细胞成功植入120例,高剂量CD34+ T细胞 (≥6.90×106 个/kg)(P < 0.001)、CD3+ T细胞(≥6.24×108 个/kg)(P=0.042)和CD8+ T细胞(≥1.05×108 个/kg)(P=0.021)与中性粒细胞更快植入相关。血小板成功植入119例,高剂量CD34+ 细胞与血小板更快植入相关(P=0.001)。53例(43.8%)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年和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3.5%和68.0%,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75.0%和64.4%。单因素分析中,高剂量MNC(≥9.79×108 个/kg)、高剂量CD3+ T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高剂量MNC患者有更好的PFS(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CD8+ T 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HR=0.288,95%CI:0.084~0.988,P=0.048)。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8.2%和26.8%,高剂量MNC和CD8+ T细胞患者有更低的累积复发率。结论:移植物细胞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有重要影响,高剂量 CD34+ 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更快植入,回输移植物中CD4+ /CD8+ T细胞比值<3.57的患者有更好的OS和更低的累积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萸饮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红萸饮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在腹痛、便血、大便性状及频次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萸饮口服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