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婴幼儿腹部切口裂开30例伴肠瘘7例原因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姬仁胜,南温博婴幼儿腹部手术后切口全层裂开常伴有内外露或脱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可高达8~30%以上,多年来曾遇婴幼儿切口全层裂开30例,再缝合术后伴肠瘘7例,现就其原因,预防和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个月~2岁。幽门肥厚10例,肠套迭12例,出血坏死性肠炎4例,阑尾炎4例。取右上腹直肌切口10例,右下腹直肌切口20例。本组30例均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其余层次均间断缝合。其中11例缝合时有腹膜撕裂情况,裂开的诱因主要是切口感染、哭闹、腹胀、剧咳;营养不良等,裂开前均有血性渗出液。裂开时间最早为术后第3天,最晚为术后第10天,术后4~8天多见。18例全层减张缝合,12例全层减张加分层缝合,减张缝合均用7号丝线。7例术后3~5天出现肠瘘,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3例行3次缝合痊愈。3年后发现腹壁切口疝4例,再缝合后愈合时间最早9天,最晚36天,住院天数最短18天,最长3个月。讨论一、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1.切口裂开与年龄的关系:婴幼儿切口裂开发生率高[1],因婴幼儿腹部组织薄弱,切口张力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报道猪脾ENA的提取、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抗ENA抗体的实验结果。 方法和结果 一、猪脾ENA的制备:基本上按Sharp法。 二、猪脾ENA的组份分析:包括ENA中总蛋白(TP)、组蛋白(HP)、非组蛋白(NHP)、DNA及RNA测定,按文献方法进行。以DNA为基数求出 TP/DNA、NHP/DNA、HP/DNA、RNA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肌动蛋白存在于大鼠肝细胞核基质中。方法:应用SDS-PAGE法分析大鼠肝细胞核基质的组分,以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m Blot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核基质蛋白SDS-PAGE图谱中可见相当于肌动蛋白的43KD条带,Westem Blot分析证实核基质中存在肌动 蛋白条带。结论:肌动蛋白是大鼠肝细胞核基质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发展很快,随之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确保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等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也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界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去年,我们承办了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肿瘤核基质结构和功能理论与实验技术研讨班》(批准号:99350202001)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从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1]。本文结合我们的体会,就如何确保继续医学教育质量问题谈几点看法。①1 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授课毫无疑问,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与教师的实际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情况下,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苦瓜蛋白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璟  温博贵  王云 《中草药》2004,35(9):1068-1070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从中提取的蛋白质成分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核糖核酸酶、核糖体失活蛋白等,具有比较广泛的药理学作用。MAP30等可以通过使核糖体失活,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长,抑制HIV病毒的复制,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笔者着重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抗艾滋病作用进行了综述,认为苦瓜蛋白成分的开发和应用给恶性肿瘤和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 )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EGFR和ERK与肿瘤增殖、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 ,分别对 90例舌鳞状细胞癌术后组织标本的EGFR、活化ERK 1/2和Ki 67进行检测 ,并对各因子间的表达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90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2 6例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EGFR、活化ERK 1/2及Ki 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3 .3 3 % ( 84/90 )、10 0 .0 0 % ( 90 /90 )和 10 0 .0 0 % ( 90 /90 ) ,阳性细胞分布和反应强度均以肿瘤深部边界区域最为明显 ,统计分析显示EGFR、活化ERK 1/2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转移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EGFR、活化ERK 1/2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多呈现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增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结合免疫及营养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初次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0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患儿定期给予消毒隔离健康教育及营养随访,再次患病后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在感染手足口病后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足口病再发率和重症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1.7 ± 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0 ± 1.3)d、平均住院天数为(5.6 ± 2.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38/200)、激素使用率为8%(16/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0.028、8.677、8.353、20.650、11.312,P = 0.015、0.032、0.001、0.004、0.011)。治疗组患儿1年内再发率、重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4/200)、1%(2/200)和5%(10/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1、0.88、7.24,P = 0.010、0.002、0.007)。 结论健康教育、营养随访及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再发率及重症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疗法(PMAT)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消融效果及MRI呈不同信号特点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经超声检查诊断,且有压迫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49个肌瘤)行PMAT治疗。消融前、后3 d对患者行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按照消融前MRI T2WI肌瘤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A)、等(B)、高(C)信号3组。通过增强MRI图像测量消融前、后子宫体及肌瘤体积、消融率。比较不同组别间肌瘤的消融率。结果 A、B、C组的肌瘤个数分别为28、17、4;各组消融前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融前比较,消融治疗后3 d,A、B组肌瘤及子宫体体积均明显减小(t=5.644、5.998;t=6.725、4.678, P值均<0.001),患者的压迫症状明显改善;C组肌瘤及子宫体体积的体积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治疗后,各组肌瘤消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F=0.852,P>0.05)。结论 PAMT对MRI T2WI呈不同信号的肌瘤均可达到满意的消融效果,但与T2WI呈低等信号肌瘤相比,PAMT对高信号肌瘤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多年来频发职业性铅中毒的原因,探讨有效措施降低铅中毒的发病率。方法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通风设施进行评价与改造。结果该企业原作业场所铅监测点的超标率为62.9%,最高点超标207倍;工种的超标率为64.6%,最高超标139倍;通风不良的排风口占72.0%,主要是通风管道堵塞或破损,造成控制风速不达标。对原有通风设施进行重新疏通,更换排铅烟管道,更新铅尘除尘器的过滤袋。改造后作业场所铅监测点的超标率下降为13.2%,最高浓度超标5倍。企业铅中毒新发病例数由每年17例下降为每年3例。结论该企业由于通风系统维护不当造成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严重超标,导致铅中毒发病率较高,对通风系统改造后,作业场所铅浓度明显改善,铅中毒患者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