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足细胞的发育过程。方法:应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观察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胚胎不同时间点(胚胎28d至出生后21d,以周为单位,共17个时间点)肾小球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胚肾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成熟肾小球)足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猪在胚胎第28天(E28d)后肾已开始发育,可见典型的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和"S"形体;E35d可见肾小球形成,包括近皮质的不成熟肾小球以及近髓质的成熟肾小球。胚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胚肾早期足细胞标志物WT1表达于Six2阳性的后肾帽状间充质细胞,相继表达于肾小囊体、整个逗号形体、逗号形体尾部以及"S"形体下端,最终局限于肾小球足细胞。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足细胞来源于Six2阳性的后肾帽状间充质细胞,经过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阶段,发育成为成熟肾小球的足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联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Medlme/Pubmed及OVID全文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3年11月,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15篇文献进入本系统综述,共纳入26例诊断明确的病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1)该病好发于69岁左右男性,临床表现以腰背痛、腹痛及肾盂积水为主;(2)血清IgG4升高多见;CT或MRI提示腹膜后肿块;(3)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软组织纤维化和IgG4+浆细胞聚集;(4)目前无标准化方案,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首选方案.结论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是一新的疾病亚型,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胰瘘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胰腺炎、外伤以及外科手术。其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逐渐成为保守治疗无效的胰瘘首选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讨论了ERCP、EUS及相关技术在胰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睡眠情况及其对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105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105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①病例组失眠、抑郁、焦虑得分(分别为4.48±4.06、7.90±4.57、9.16±5.63)与对照组(分别为2.17±2.57、3.07±2.42、3.89±3.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01; t=9.59,P<0.001;t=8.41,P<0.001);病例组的失眠、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3.8%、46.7%、59.0%,与对照组(分别为25.7%、5.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P=0.006;x2=29.73,P<0.001;X2=22.50,P< 0.001).②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6.1%和84.8%,与无失眠症状的患者(23.7%和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7,P< 0.001;x2=22.42,P<0.001).结论: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失眠、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人群,有失眠症状的康复期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本中心根据福冈指南进行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患者的恶性潜能、预后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09年至2016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断为IPMN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纳入94例IPMN,高危组46例,中危组30例,低危组18例。外科手术组中,高危和中危组分别有19.2%(5/26)和12.5%(2/16)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P=0.690),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77.0%(P=0.830)。未行外科手术组中,高、中和低危组5年内分别有33.3%(6/18)、16.7%(2/12)和0.0%(0/18)进展为胰腺癌(P<0.05),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5%、85.7%和100.0%(P=0.025)。黄疸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风险比为8.883(95%CI:2.953~26.721)。 结论 黄疸是影响IPMN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关于IPMN的治疗,高危组推荐外科手术治疗,低危组可随访,而对于中危组,应结合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多项危险因素,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本中心收治的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治情况及预后,为PCN的临床处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PCN病例,分析各类PCN的临床特征、超声内镜下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2例PCN病例,包括9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58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43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及2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各型PCN患者的男女比例1∶1.55,平均年龄为(56.0±15.7)岁,大部分PCN患者(64.0%,142/222)在就诊时有临床表现,其中以腹痛最常见(47.3%,105/222)。各型PCN术后病理提示分别有7例IPMN(16.3%,7/43)和5例MCN(9.1%,5/55)为恶性(伴浸润性癌或重度异型增生),而SCN和SPN术后病理均为良性(P=0.027)。未手术的PCN患者中,分别有4例IPMN(8.3%,4/48)和2例SPN(66.7%,2/3)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癌变。获随访的188例PCN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6.0%。124例PCN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90.0%,SCN、MCN和SPN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2.1%和938%,而IPMN仅为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PCN好发于中年女性,大部分患者就诊时有临床症状,最常表现为腹痛。MCN、IPMN和SPN具有恶变倾向,应在符合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行手术切除;而SCN则可采取保守治疗。各类PCN预后差异显著,IPMN预后最差,MCN、SCN及SPN术后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胚胎28~112d及出生后1d、7d、14d、21d)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肾发育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及成熟肾小球)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在胚肾早期呈散在性分布,继而围绕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呈"环抱"状分布,然后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内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最后表达于成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在早期胚肾、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阶段均无表达;"S"形体早期分布于"S"形体周围,后期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毛细血管袢期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逐渐向肾小球内延伸,最终表达于成熟肾小球系膜区。CD31与α-SMA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毛细血管袢期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而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的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逐渐由血管极根部向肾小球内迁移,同时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带有管腔的毛细血管丛。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发育开始于后肾间充质阶段,系膜细胞的发育开始于"S"形体阶段,即肾小球系膜细胞发育在内皮细胞之后;在肾小球血管丛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可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医务人员的压力问题日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医务人员的压力现状,了解压力源的基础上,从医务人员自身、医院管理者、政府及社会层面4个方面着手,提出有效缓解医务人员压力的对策,改善其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为我国新医改政策制定提供人性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不同病程阶段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耳鸣残疾量表(THI),对43例1年前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慢性期组)和35例突发性耳聋1周内患者(急性期组)及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人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 急性期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8.51±5.00,7.71±4.38)与慢性期组(4.90±2.32,4.40±2.14)、正常人组(3.84 ±2.49,3.16±2.65)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期组与正常人组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患者听力恢复程度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相关(P<0.05),听力恢复差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伴有中重度耳聋、耳鸣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突聋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不同,急性期突聋患者更易发生焦虑、抑郁.慢性组患者疗效不同,其焦虑、抑郁发生率亦不同,疗效差的患者更易发生焦虑、抑郁.中重度耳聋、耳鸣是突聋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