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方法Western印迹检测肠型胃癌细胞系(N87)和弥漫型胃癌细胞系(AGS)中Snail和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将糖原合酶激酶.3B(GSK-3B)质粒转染胃癌细胞系,检测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收集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7例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Lauren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Snail在N87中低表达,在AGS中高表达;E-cadherin表达与Snail相反。转染GSK-3B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使用不同浓度的GSK-3B抑制剂氯化锂处理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0.01)。21例肠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16例,高表达5例;56例弥漫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21例,高表达35例;肠型胃癌中Snail表达明显弱于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ail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有关.是一种潜在的确定胃癌分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协办的第十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孙益红教授主持,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教授致开幕及闭幕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耐药蛋白(L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胆囊癌和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IHC)检测实验组18例胆囊癌、36例胆管癌及对照组13例胆囊胆管炎症组织中MRP1、LRP及GST-π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检验. 结果 MRP.、LRP和GST-π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72%(13/18)、78%(14/18)和61%(11/18),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31/36)、75%(27/36)和69%(2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13)、23%(3/13)和23%(3/13)(x2=4.5,P<0.05).LRP在胆管癌年龄大于60岁组的表达阳性率93%(13/14)显著高于小于60岁组的64%(14/22)(X2=3.9,P<0.05).上述指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MRP,和GST-π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Spearman系数=0.569(P<0.05).结论 MRP.、LRP、GST-π在未经过化疗的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可能与MRP1、LRP、GST-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胰部位结核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证实的6例胆胰部位结核误诊为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人均为中青年,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及腹痛.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限性胆管狭窄伴近端肝内外胆管扩张;胆胰周围淋巴结结核病人还表现为胆胰周围实质性占位;胰腺结核病人可见胰头占位伴胰周淋巴结肿大;胆管结核病人胆管周围及十二指肠圈软组织影增多.6例术前均误诊癌肿而行手术探查由病理确诊,术后均予抗结核治疗.结果 经随访所有病例胆胰周围肿块明显缩小,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胆胰部位结核与胆胰恶性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在术前难以鉴别,常需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经手术或内镜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引流胆道,术后积极的抗结核治疗是治愈胆胰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专业组收治132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后第1、4、7天腹腔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浓度,根据术后第1天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诊断胰漏.观察胰漏的发生率,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漏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胰漏发生率为17.4%.胰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N分期、切除范围、引流液量及术后血清淀粉酶值无关.结论 胰漏在胃癌D2根治术后发生率较高,术中需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BCG5和ABCG8与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测定结石组病人结石胆固醇含量,确定为胆固醇结石。比较禁食情况下胆固醇结石病人和胃癌病人中血脂、脂蛋白的差异,采用实时PCR方法比较胆固醇结石病人与胃癌病人ABCG5和ABCG8mRNA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血脂、脂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胆固醇结石组ABCG5/beta-actin和ABCG8/beta-actin均高于胃癌组(为17.6%±9.8%vs13.5%±6.2%,P<0.01;18.9%±7.1%vs16.5%±4.2%,P<0.01),说明胆固醇结石病人在基础情况下ABCG5和ABCG8有较高的转录水平。结论本研究提示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肝脏ABCG5和ABCG8高表达,向胆汁中转运较多的胆固醇有关。  相似文献   
7.
p53和p16在胆囊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振斌  施达仁 《肿瘤》1998,18(5):341-34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p16改变对胆囊癌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胆囊癌和26例慢性胆囊炎标本中p53和p16的表达。结果慢性胆囊炎标本中p531例阳性,阳性率为3.9%。胆囊癌中p53有17例阳性,阳性率为50%。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在慢性胆囊炎标本中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53.8%,胆囊癌中29例阳性,阳性率为85.3%,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2)。结论p53过表达与胆囊癌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对胆囊癌的发展、侵袭影响不大。p16在胆囊癌发生中可能受某些癌基因的反馈调节而过度表达,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三氧化二砷(As2O3)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年来它在实体瘤的研究中颇受关注。胆囊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确诊时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且常规化疗药物对胆囊癌的疗效较差,因此需寻找治疗胆囊癌新的有效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As2O3对人胆囊癌GBC细胞系生长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2O3作用于胆囊癌GBC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D2、D3、CDK4和CDK6的表达。构建cyclinD1启动子pGL3重组质粒,并转染GBC细胞,测定不同浓度As2O3作用下pGL3相关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As2O3能抑制体外GBC细胞生长,作用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s2O3可将增殖过程中的GBC细胞阻滞于G1期;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显示cyclin D1表达下降;As2O3能降低cyclin D1启动子的表达,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4μmol/L的As2O3处理后cyclin D1的启动子活性下调近70%。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体外人胆囊癌GBC细胞的生长并引起G1期阻滞,主要通过下调cyclin D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类病因独特 ,处理与一般肠梗阻有所不同的疾病 ,因胆囊区严重粘连 ,解剖不清 ,术中易造成胆、肠损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为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分析总结 1986年~ 2 0 0 0年诊治 9例胆石性肠梗阻的资料。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9例 ,男性 3例 ,女性 6例。年龄 6 3~ 82岁 ,平均 6 9.3岁。病程 2周~ 5年 ,平均 3年。临床均表现为中上腹或剑突下疼痛 ,无背部放射痛或右肩牵涉痛 ,体温37~ 37.6℃。 1例有隐性黄疸 ,8例无黄疸。 4例伴有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含胆汁胃内容物。术前均行B超检查 ,发现胆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胰漏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专业组收治132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后第1、4、7天腹腔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浓度,根据术后第1天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诊断胰漏.观察胰漏的发生率,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胰漏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胰漏发生率为17.4%.胰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N分期、切除范围、引流液量及术后血清淀粉酶值无关.结论 胰漏在胃癌D2根治术后发生率较高,术中需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