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对74例尸体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粥样斑块的分布及斑块的程度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加以对照。结果:①动脉粥样斑块多分布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的内侧壁和后壁;②根据动脉粥样斑块分布面积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四级。斑块病变程度右侧明显高于左侧,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上肢主要浅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对100具成年男尸的168侧睾丸和附睾分中年和老年两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其中睾丸呈园形者8侧占4.76%,其余均呈卵园形160侧占95.24%。睾丸的各径小于平均值的共48例占28.57%,大于或等于平均值的共120侧占71.43%。中年组和老年组,经t检验发现睾丸的长度t_t 0.05,p~0.05,有显著差别。中、老年组附睾的长度,左侧t_t 0.05,p~0.05,有显著差别,右侧t_t0.01,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国人输尿管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60具成人尸体(男38,女22)共120侧输尿管进行了形态观察,同时观察了输尿管与髂血管和盆筋膜的关系以及男女性输尿管分别与输精管和子宫动脉的关系。对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位置以及有关临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应力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在体外形成一个抗流动切应力作用能力强的单层内皮细胞,在15dynes/cm^2切应力的条件下,培养内皮细胞24h。细胞内皮细胞中央出现应力纤维,G0/G1期细胞增加,这一现象提示,在切应力条件下培养内皮细胞,可增强细胞抗血流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江国伟(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0032)目的:在体外形成一个抗流动切应力作用能力强的单层皮细胞。方法:在15Pa切应力的条件下,培养内皮细胞24h。结果:内皮细胞中央出现应力纤维,G0/G1期细...  相似文献   
8.
用20侧成年男性上肢的新鲜标本,用乳胶、铅丹乳胶和AB8树脂经静脉灌注后,对浅静脉的长度、外经以及穿通支、瓣膜等进行解剖、铸型和X线观察。①头静脉穿通支可分为穿肌支和直穿支两种类型,前者占90%以上。穿通支数平均为3支,瓣膜平均为8对;③贵要静脉穿通支可分为三种类型,直穿支占43%,穿肌支占48%和混合支占9%。穿通支数平均为4支,瓣膜平均为6对;③肘正中静脉穿通支均属直穿支,未见瓣膜;④头静脉下段与桡神经浅支的位置关系密切,并接收来自桡神经浅支的小静脉。结果提示临床需要多根移植血管时,头静脉可作为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9.
血流生理脉动切应力与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理脉动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利用本室已建立的平行板模拟血流循环装置,在模拟生理脉动切应力(19.29,56.25dynes/cm2)分别作用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0,1,2,4,6,10,24h后,用一氧化氮微量测定法测定循环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在两组模拟生理脉动切应力的作用下,于2h时一氧化氮释放出现一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并且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量随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加.结论生理脉动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可能对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临床手术前后发生的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等增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机理,对58例尸体颈动脉分叉标本通过大体及辅以苏丹Ⅲ、Ⅳ染色后观察,采用Mitchell点计数法,以动脉粥样硬化病损频率、面积及粥样化指数为参数得到结论是颈动脉叉处动脉粥样硬化病损以分叉处内、后侧壁高切应力区为好发部位,文内并对切应力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