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信课堂在妇科医师绝经相关疾病诊治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自愿参与北京世纪坛医院线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绝经相关疾病诊治培训"的47位妇科医师作为对照组(传统教学),自愿参与线上微信课堂培训的52位妇科医师作为实验组(微信课堂教学)。通过比较培训前后妇科医师对绝经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课程满意度,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0.0对组间数据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所有妇科医师均完成了研究,培训前后的测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培训前实验组学员绝经相关疾病知识平均得分(63.65±21.42)、知识考核通过率为65.4%,与对照组[(60.85±24.83)分,6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培训后的绝经相关疾病知识得分和考核通过率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学员平均得分为(77.50±16.19)分、考核通过率为90.1%,优于对照组[(78.72±16.89)分,87.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相较对照组更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课堂用于妇科医师绝经相关疾病诊治培训,具有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效果且培训满意度更高,可进一步运用于妇科其他亚专业培训及向其他专科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宫腔粘连是一种严重损害女性生殖健康的疾病。为了进一步研究宫腔粘连的发生机制,采用经典的子宫内膜刮除法制作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子宫内膜刮除组和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打开宫腔后即缝合并关腹。子宫内膜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和间质层,直至表面有粗糙感为止。术后3、7、14、21、28 d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 结果 刮宫后两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层消失,子宫内膜刮除组大鼠术后7d可发现重新长出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刮除组大鼠各时间点组织学染色见上皮层消失,间质减少50%以上,腺体数目减少,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随着刮宫时间延长而增高。刮宫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降低。与宫腔黏连发生的机制相符。 结论 刮除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能够制备出大鼠宫腔黏连的模型,本研究宫腔黏连大鼠模型能反映宫腔粘连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可用于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记录月经的应用程序"大姨吗"调查育龄期女性月经和痛经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初级卫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姨吗"应用程序首页发放问卷,主要涉及一般情况(年龄、学历、体重指数、生育)和月经情况(是否月经不调、是否痛经、如何缓解痛经)。共发放有效问卷25 716份,剔除无效及数据不全问卷,共收到完整问卷24 670份。分析月经不调、是否痛经、如何缓解痛经与年龄、学历、体重指数、生育的关系。结果 36.4%的女性在过去6个月月经不太规律,年龄在18~30岁、学历较高、体重指数正常、已生育女性月经更规律。77.6%的女性有痛经,高学历、已生育、月经规律的女性痛经发生较少,大多采用热敷的方式或不采取措施缓解痛经。结论月经是否规律、痛经发生率、痛经时采取的措施与年龄、学历、体重指数和生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民众对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提高,传统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而要很好的实现医学教育改革,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患者的就医需求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需求,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顺利完成医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为宫腔粘连并排除其他不孕因素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PRF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进行8周干预。2组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PRF组在TCRA后即刻、4周后宫腔置入PRF。8周后,2组均行宫腔镜二次探查术并随访。比较2组妊娠率、粘连评分、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EMT)。结果 PRF组妊娠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RF组粘连评分低于对照组,月经经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2组月经量与EMT均有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RA联合宫腔置入PRF可有效提高宫腔粘连性不孕患者的妊娠率,降低粘连评分,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中国育龄女性性生活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大姨妈"应用程序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数据采集,主要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年龄,生育情况,月经情况,痛经等)和最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性伴侣人数,有无性生活,每月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率,性生活是否有疼痛等)。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1月~12月。共收集到25716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有24670份问卷进入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性伴侣的女性比例在下降,有固定性伴侣的女性比例在上升,有性生活的女性比例上升,每月性生活次数趋于减少,有性高潮的比例有上升趋势,性生活疼痛的比例趋于减少。已育女性性伴侣更固定,性生活和性高潮更频繁,性生活疼痛程度更低。月经不太规律的女性性伴侣较多,有痛经的女性无性伴侣的比例较低,但上述女性性生活和每月性生活次数均较低,性高潮频率较低但性生活疼痛的比例也低。结论:育龄期女性性生活情况与年龄,生育,月经是否规律,是否痛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年资妇科医师接诊更年期患者的数量、把握度及诊疗行为,为建立更年期患者的分级诊疗及实现规范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04家医疗机构的131位妇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称、更年期疾病患者接诊数量、更年期疾病治疗手段及治疗把握度等.结果 14位医师每周接诊更年期患者>15例,14位医师每周接诊更年期患者11~15例,其余接诊更年期患者≤10例/周.更年期疾病患者就诊主要选二级、三级医院,由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接诊患者量较多.被调查妇科医师治疗更年期疾病总体把握度中位数为6分(满分为10分).74.8%医师选择性激素治疗绝经相关症状,67.9%医师选择植物药治疗绝经相关症状,77.1%医师选择调整患者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来治疗绝经相关症状.结论更年期疾病的分级诊疗并未良好实施.各级妇科医师对于更年期疾病治疗的规范性存在提升空间,有必要在医师群体中开展更年期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培训,造福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8.
正更年期是病吗40岁以上的妇女,月经迟到,即在10个月之内发生两次相邻月经周期长度的变化≥7天,比如,原来是28天来一次月经,而现在少于21天或者大于35天来一次月经,就可以认为已经进入更年期。"更年期不是病,折腾起来真要命",这是很多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的肺腑之言。更年期通常开始于40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托应用程序调查中国育龄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为进一步做好女性经期及经前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年1—12月在"大姨吗"应用程序首页发放调查问卷,共对24670人进行一般情况及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症状调查。结果随着年龄增加,经前期和经期便秘、痤疮、发热、腹泻、乳房胀痛、身体酸痛、食欲不佳、头痛、小腹坠胀、眩晕症状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均P0.01);轻体重女性经前期和经期痤疮、发热、腹泻、乳房胀痛、身体酸痛、食欲不佳、头痛、眩晕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体重组(P0.05)。有性生活的女性痤疮发生率(11.95%)低于无性生活者(12.95%)(P0.05),而乳房胀痛(15.37%)、身体酸痛(17.83%)、眩晕(12.60%)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性生活者的12.26%、16.48%、11.44%(均P0.05)。已生育女性痤疮(10.17%)、发热(5.79%)、腹泻(7.57%)、身体酸痛(16.83%)、食欲不佳(13.52%)、小腹坠胀(14.97%)的发生率均低于未生育女性的13.30%、8.15%、10.70%、18.12%、14.72%、19.16%(均P0.05)。有痛经女性经前期和经期便秘(11.45%)、痤疮(13.18%)、发热(8.25%)、腹泻(10.96%)、乳房胀痛(15.89%)、身体酸痛(19.08%)、食欲不佳(15.95%)、头痛(14.77%)、小腹坠胀(19.85%)、眩晕(13.39%)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痛经女性的7.94%、9.02 0%、5.27%、6.59%、10.63 0%、12.51%、10.47%、10.03%、12.17%、8.94%(均P0.01)。结论女性经期和经前期症状与年龄、体质指数、性生活、生育、月经是否规律、痛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更年期女性基数不断增大,更年期综合管理任务重大。更年期女性特殊的身心变化,医务人员对更年期疾病的认识不足和不当的沟通方式都易引发医患纠纷。该文结合更年期女性的身心特点及目前已经开展的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服务流程,探讨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临床实践中的医患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