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41例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分为3组:Ⅰ组(肿瘤位于上斜坡,18例)、Ⅱ组(肿瘤位于中下斜坡,17例)、Ⅲ组(肿瘤累及全斜坡,6例).Ⅰ组肿瘤采用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Ⅱ组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组肿瘤采用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结果 肿瘤切除Simpson Ⅰ~Ⅱ级Ⅰ组7例,Ⅱ组7例;Ⅲ级切除Ⅰ组8例,Ⅱ组8例,Ⅲ组2例;Ⅳ级切除Ⅰ组3例,Ⅱ组2例,Ⅲ组2例.Ⅲ组病人死亡2例.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术后疗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1只,体质量3.0 kg左右,其中36只用于制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 方法:将41只新西兰兔分为2组,对照组(n=5):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n=36):于造模后4 h,1,3,7,30,90 d 6个时间点各取6只,以40 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行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术前即刻、术后1,3,7 d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在早期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内膜修复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血栓形成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内皮修复阶段,血管平滑肌增殖阶段,基质形成、堆积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水平在术后1 d开始表达,术后3 d达峰值,术后7 d显著回落。 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对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前期动物脑干损伤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脑干损伤具有趋化作用。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10/2006-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进行。 对象:选择持续性植物生存患者45例,年龄3.5~56.0岁,男28例,女17例。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意识指数评分、各项术前常规检查、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取患者自体骨髓20~30mL。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再经过扩增及预分化处理后。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制成10^9L^-1浓度。经开颅或立体定向及导管介入将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植入脑内特定区域,靶区为损伤脑区皮质、室管膜下区、纹状体区、丘脑底核或患侧大脑中动脉、椎动脉。 主要观察指标:3-4月后检查记录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结果:全部患者干细胞移植后,生命指征均平稳。5例有短时发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3-4个月后随访复查,患者意识(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均明显改善。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战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氟碳化合物最初是作为一种血液代用品,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的研究,应用涉及到医学的各个方面。氟碳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尚无实验明确证实;对于本实验采用新型第三代携氧型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旨在通过建立新西兰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评价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动脉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采用动脉内治疗的5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病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发病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8±1.3)岁,术中采用动脉溶栓25例和多模式溶栓治疗34例,2组患者平均入院NIHSS分别为12.6±4.3、18.3±4.2,发病时间分别为(5.3±0.9)h、(5.8±1.4)h,再通率分别为56.0%、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3个月后残障程度与年龄、初治时间、出院NIHSS评分和良好再通率相关. 结论 相比于动脉溶栓,多模式溶栓适用于较为严重或入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且再通率高.良好的血管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诱导受体3(DcR3)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肥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63例,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83例,缓解期患者80例。根据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8)和死亡组(n=1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DcR3、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COPD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Pear?son法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IL-8、TNF-α以及PaCO2、PaO2的关系;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DcR3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与COPD缓解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DcR3、IL-8、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死亡组患者血清DcR3、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IL-8、TNF-α、PaCO2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COX分析显示,血清DcR3、IL-8、TNF-α水平高是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R3水平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DcR3水平异常高表达,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岗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岗位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岗位维和官兵453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外,运输分队官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工兵分队官兵,而躯体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工兵分队官兵(P<0.05).结论:运输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蝶窦内间隔特点及经蝶窦-鞍区肿瘤手术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经单鼻孔-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蝶窦内间隔资料,并用以指导术中操作.结果 本组肿瘤全部切除67例(62.6%),大部切除21例(19.6%),部分切除19例(17.8%).其中47例根据蝶窦间隔的指示,迅速确定肿瘤所在鞍底位置,或保留无关间隔,并根据间隔确认颈内动脉位置,避免损伤;11例存在复杂蝶窦内间隔者,根据影像学提示得以快速判定鞍底与间隔的关系并确定蝶窦内骨质切除范围与方向,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左侧颈内动脉破裂1例,海绵窦破损4例.结论 术前仔细判读蝶窦内间隔影像学资料,用以指导经蝶窦-鞍区肿瘤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sphenoidal intersinus septa with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of sellar area tumor. 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MRI and 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 intersinus septa and its importance in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of sellar area tumor were studied in 107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The amounts, locations, anatomic specialties of the septa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floor of selle,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nals and the tumors were analyzed to guide the operative procedures during the operation. Results Total removal of the tumors in seller region was obtained in 67 patients, subtotal removal in 21 and partial removal in 19. According to the MRI and 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 intersinus septa,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 and the carotid artery in 47 patients were quickly determined; complex sphenoid intersinus septa was noted in 11 patients, and the relation of sellar floor with the septa was quickly determined and the scope and direction of removal were determined too. Rupture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damages of the cavernous sinuses occurred in 4. Conclusion Careful study of the pre-operative MRI or 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al intersinus sept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loor of seller,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tumor will assure the transspenoidal surgery more precisely and safely, and the complication can be efficiently prevented and decreased.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复杂颅底凹陷畸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对我院近9年经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颅底凹陷畸形病例分为Ⅰ组、Ⅱ组,Ⅰ组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术和/或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Ⅱ组行前路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和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Ⅰ组17例有效率85%,Ⅱ组13例有效率83%。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复杂颅底凹陷畸形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术后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导致[2]。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