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膜黑色素瘤的原发部位与转移部位的相关性及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对经病理确诊为黏膜黑色素瘤的92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肿瘤原发部位及转移部位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颈部为黏膜黑色素瘤高发部位46人(50%),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25人(27.17%),肛管直肠21人(22.83%)。最常见转移部位均为区域淋巴结,头颈部、肛管直肠、泌尿生殖系统分别为63.04%、57.14%、32.00%;其次为肺转移,头颈部、肛管直肠、泌尿生殖系统分别为23.91%、19.05%、32.00%;肛管直肠和泌尿生殖系统来源黑色素瘤还易出现肝转移,分别为28.57%和20.00%。进行基因检测的33人中,BRAF V600E突变2例(6.06%),CKIT突变1例(3.03%),NRAS突变4例(12.12%)。结论: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头颈部黑色素瘤,其次为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统来源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局部复发伴淋巴结转移在头颈部黑色素瘤约占1/3。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联合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KPS评分)、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TACE术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先后顺序。1月后复查血清AFP、肝脏CT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DSA)检查。随诊12个月。结果:治疗前AFP〉400ng/ml,治疗后下降〉50%者83.9%(26/31);肝脏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提示:肿瘤完全坏死50.0%(20/40);不完全坏死27.5%(11/40);部分坏死22.5%(8/4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6%。治疗中、 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切除且病理明确诊断为OMM的病例共8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蛋白,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及基因测序检测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男1例, 女7例, 年龄30~81岁。临床病损主体表现为口腔黏膜黑色肿物, 肿瘤发生于牙龈者6例, 上腭者1例, 颊黏膜者1例, 临床分期均为晚期黑色素瘤(Ⅲ期和Ⅳ期各4例)。镜下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小蓝圆细胞、透明细胞及多形性等多种形态学表现;8例均表达HMB45、S-100和Melan A蛋白, Ki-67阳性指数10%~60%。BRAF、c-kit、PDGFRa及NRAS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出现NRAS第二外显子突变。随访至2022年1月31日, 2例存活, 6例死亡。结论 OMM罕见, 恶性程度高, 病死率高, 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5.
环磷酰胺节律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节律化疗对L ew is肺癌(LLC)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 57BL/6小鼠皮下接种LLC细胞,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隔天测量小鼠体重及肿瘤直径。处死后称瘤重,用抗CD 31抗体做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用PCNA抗体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CTX节律化疗对LLC的生长及血管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比传统化疗(M TD)疗效好且毒性低。对照组、节律组和M TD组皮下瘤重分别为(3.72±0.60)g、(1.85±0.38)g和(1.93±0.41)g,微血管计数分别为(26.38±2.56)个、(15.09±3.03)个和(23.51±2.78)个,PCNA指数分别为83.88±3.72、81.60±4.21和71.80±3.86。节律组可见大量的变性坏死,而对照组和M TD组少见。结论CTX节律化疗可明显抑制LLC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其抗肿瘤效果与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Prospero相关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related homeobox 1,PROX1)作为同源域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和侵袭过程密切相关。该研究探讨了PROX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8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ROX1蛋白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随访中,失访4例,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31日,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ROX1蛋白阳性率为71.76%,癌旁组织则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00,P<0.001);乳腺癌组织中PROX1蛋白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Ki-67标记指数和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ROX1阳性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6.73±2.73)个月,PROX1阴性表达组则为(56.36±2.13)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3,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PROX1蛋白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PROX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乳腺癌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3例胃癌骨髓转移病例,分析其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确诊主要靠骨髓涂片和胃镜组织病理活检。3例中2例接受联合化疗,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1例未治,2个月后死亡。结论:胃癌骨髓转移发病率低易误诊且预后差,联合化疗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韦迪与止吐药物联合应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2例接受含顺铂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组和BA组,AB组于第1周期用地塞米松、赛格恩联合预防,第2周期用韦迪、地塞米松和赛格恩联合预防,BA组于第1周期用韦迪、地塞米松和赛格恩联合预防,第2周期用地塞米松、赛格恩联合预防,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入选患者全部按试验要求完成观察,韦迪、地塞米松和赛格恩联合与地塞米松、赛格恩联合在控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方面及发生其它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韦迪与止吐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化疗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TACE术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先后顺序.1月后复查血清AFP、肝脏CT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DSA)检查.随诊12个月.结果:治疗前AFP>400ng/ml,治疗后下降>50%者83.9% (26/31);肝脏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提示:肿瘤完全坏死50.0% (20/40);不完全坏死27.5% (11/40);部分坏死22.5% (8/4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6%.治疗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3.3%,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8.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41.7%。12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其中9例肝转移。除1例患者未行基因检测外,余13例患者黑色素瘤相关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恶性度高,预后差,术后复发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基因突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