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3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566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989篇
内科学   647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820篇
综合类   2908篇
预防医学   1799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97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295篇
肿瘤学   29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461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2篇
  1975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探索紫萁贯众醇提取物中单体成分对羟基苄叉丙酮(4-hydroxybenzylideneacetone,HBAc),3,4-二羟基苄叉丙酮(3,4-dihydroxybenzylideneacetone,DHBAc)对SIRS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BAc,DHBAc低、中、高剂量(25,50,100μg·kg~(-1))组。预防给药7 d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PS),造模5 h后检测小鼠肛温、呼吸频率、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糖脂代谢以及肺组织炎症因子和炎症相关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LPS(6 mg·kg~(-1))可致小鼠呼吸频率降低(P0.05),体温明显降低(P0.01),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血小板减少(P0.01),血糖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分泌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HBAc,DHBAc均明显增加动物呼吸频率,升高动物体温,降低外周白细胞水平以及单核细胞百分比(P0.05,P0.01),并显著升高血糖水平(P0.05,P0.01),减少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P0.01)。结论:腹腔注射LPS致小鼠SIRS模型成立,HBAc,DHBAc对LPS致小鼠SIRS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IκB,c-JUN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基于动脉的复杂性(arterial based complexity,ABC)评分系统对预测微创肾部分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partial nephrectomy,MIPN)临床相关结果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16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MIPN治疗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行ABC评分,分为1、2、3S和3H级。评价ABC评分系统的可重复性,分析ABC评分与患者病理特征、手术相关变量、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的关系。  结果  1、2、3S、3H级的患者分别占20.5%(33/ 161)、60.2%(97/161)、11.8%(19/161)、7.5%(12/161)。医师评分结果的平均Kappa值为0.523,平均精确匹配百分比为70.2%。ABC评分与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估计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肿瘤大小有显著性相关(均P < 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eGFR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ABC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对MIPN的复杂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是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时刻处于"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如果正常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将"自己"识别成"非己",处于非正常免疫激活状态的T细胞就会持续迁延的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发生。因此,"无效"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主要致病机制。免疫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作为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PC)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的重要纽带,有研究已经证实,正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和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都会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中医药"纠偏","扶正"的治疗特色。本文通过对4种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则是以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代表;器官特异性则是以多发性硬化症(MS)和Ⅰ型糖尿病(T1DM)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依赖于这4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免疫共刺激分子对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并且依托于中医药对自身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免疫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探寻不同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的共性,并初探中药以PD1-PDL1为药物靶点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5.
中医医案是医家实践经验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古籍医案具有记述多样性、隐性知识较多等特点,给后世研究带来较大困难。本文通过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特点及质性研究的诠释性,阐释该方法运用到中医医案研究的科学基础。通过比较质性文本分析法与扎根理论方法,具体阐释了质性文本分析法运用到中医医案研究的可行性,该分析法重视原始资料、分析严谨性和分析创造性的特点,利于挖掘中医医案的精华,提升中医医案研究的可信度。该分析方法浸润在原始资料中,通过严谨可视化创造性分析,实现研究的深入性,以深入性追求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以归纳性追求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深入性、科学性及归纳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运用质性文本分析法研究叶天士医案的实践,本文展示了叶氏著述“病-机-症-方药”一体化研究路径。为了拓展运用质性文本分析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范围和可操作性,凝练提出野质性医案分析途径冶,明确指出了该途径的具体步骤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同步放化疗患者46例(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PD-1和s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45,P=0.008);食管鳞癌组放化疗结束血清s PD-1和s PD-L1水平均高于放化疗前(P=0.026,P=0.003)。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s PD-L1水平高于放化疗前(P=0.018)。食管鳞癌组初始sPD-1和s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组初始s PD-L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差于低表达患者(P=0.046)。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PD-L1水平较正常人表达升高,放化疗可上调sPD-1和sPD-L1的表达,sPD-L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调查全国各省居民接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健康教育途径,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按照调查点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则共抽取181个调查点和≥15岁的33357名调查对象,其中城镇和农村调查点分别为84个和97个,调查对象为18156名(54.43%)和15201名(45.57%)。为了解不同人群对于健康教育途径和宣传材料选择的偏好,将调查对象按照地区、城乡和年龄组分成12个组,分别为东部城镇15~60岁组(5311名)、东部城镇>60岁组(1618名)、东部乡村15~60岁组(3561名)、东部乡村>60岁组(1106名);中部城镇15~60岁组(6055名)、中部城镇>60岁组(1560名)、中部乡村15~60岁组(4476名)、中部乡村>60岁组(974名);西部城镇15~60岁组(2791名)、西部城镇>60岁组(732名)、西部乡村15~60岁组(3789名)、西部乡村>60岁组(1218名)。使用专家设计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本研究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分类一般情况和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数据资料,有效问卷为33191份,有效率为99.50%;其中21296名(64.16%)表示接受过健康教育。结果 既往接受过健康教育的12个群组21296名调查对象选择媒介前三位者依次为电视(17.46%,11087/63510)、广播(14.54%,9237/63510)、传单/折页/宣传画(13.60%,8635/63510),其中选择电视和广播者均以中部城镇>60岁组为最高(分别为23.07%,314/1361;19.62%,267/1361),而选择传单/折页/宣传画者以中部乡村>60岁组为最高(14.97%,299/1998);选择网站/微博/微信者以东部城镇15~60岁组为最高(5.89%,577/9792)、西部乡村>60岁组为最低(0.30%,5/1639)。33191名调查对象希望了解结核病防治信息的途径前3位者分别为广播/电视/电影/网络/音像材料(26.76%,15517/57978)、医生宣传(18.21%,10559/57978)和张贴画/宣传栏/板报/展板/墙体标语(16.06%,9311/57978)。对宣传材料的选择依次为图画为主(25.76%,9549/37074)、文字为主(24.57%,9110/37074)。对网络的接受率以东部城镇>60岁组为最高(9.16%,163/1779),中部、西部乡村均较低[分别为2.60%(27/1037)和2.71%(25/923)]。最喜欢的网络咨询或查询方式依次为“使用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27.89%,9653/34608)、“到医学专业的网站查看”(21.86%,7563/34608)、“用百度或谷歌搜索”(15.74%,5448/34608)等方式。大众比较喜欢的网络传播知识的形式以文字+图片(29.14%,11268/38672)、文字+视频(26.20%,10131/38672)为主。结论 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将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有效地传达到特定的目标人群,特别是知晓率相对较低的老年人群和西部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9.
癌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肿瘤本身导致癌痛,也可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神经等产生疼痛,或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癌痛按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按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二者混合。长期癌痛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严重降低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甚至瓦解治疗信心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周期。目前,西医控制癌痛以WHO三阶段止痛方案、抗肿瘤治疗、非药物疗法等为主,其中以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为基本策略,具有普遍性、有效性、经济性等特点,但止痛药物在治疗同时不可忽略期不良反应及非阿片类药物的“封顶作用”,制约了三阶梯止痛法的应用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症状有以实痛为主,也有以虚痛为主,常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驱邪并举的方式,既重视由癌毒,又兼顾正虚,常以中药汤剂、膏剂、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等联合WHO三阶梯止痛方案联合应用,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鼓励多学科合作,可有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延缓阶梯用药上升进程,减少突破痛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接近控制癌痛的最佳效果和最小代价,中医抗癌止痛思路可作为三阶梯止痛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丝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芳有  邹雍  陈杰  黄伟明  卞玉婷  罗永明 《中草药》2020,51(6):1485-1490
目的对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丝穗金粟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MTT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从丝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1)、2′-羟基-4,3′,4′,6′-四甲氧基查耳酮(2)、卡瓦胡椒素A(3)、cycloshizukaol A(4)、白术内酯III(5)、4β-hydroxy-8,12-epoxyeudesma-7,11-diene-1,6-dione(6)、(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7)、curcolonol(8)、11-hydroxyldrim-8,12-en-14-oic acid(9)、木栓酮(10)、异香草酸(11)、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12)、3,4-二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东莨菪苷(15)以及N-acetyltyramine 1-O-β-D-glucoside(16)。化合物4和5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46~85μmol/L。结论化合物2、10、11、13~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3、6~16为首次从丝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丝穗金粟兰中部分倍半萜显示出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