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肌保护是保证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心肌保护的重要课题。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心肌缺血使心脏代谢发生了改变,有氧代谢转化为无氧酵解。当冠脉血流中断时,心肌中的氧迅速耗竭,仅靠无氧酵解供应能量,酵解产物的堆积导致了细胞内酸中毒,同时氨基酸的代谢也发生了改变,使ATP的产生减少,从而引起细胞膜对细胞外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致细胞内钙超载,导致亚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的损伤。短时间心肌缺血(15 min)可出现左室代谢和机械功能的抑制;较长时间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并通过比较不同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年龄(t=2.645,P〈0.05)、初始乳酸(t=3.306,P〈0.05)、24 h乳酸清除率(t=-6.755,P〈0.05)、APACHEⅡ评分(t=5.53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在APACHEⅡ评分及初始乳酸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死亡人数(χ2=4.852,P〈0.05)及年龄(t=2.093,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是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于高乳酸患者应尽早治疗,改善器官灌注及组织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者69例,分别于发病<12 h、发病24,72 h及手术中、术后24,48 h和术后7d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主动脉夹层分型、有无并发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Ⅰ型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发病48 h内行急诊外科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5月发病48 h内急诊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35例,年龄(43±10)岁.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处理采用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升主动脉近端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均采用深低温、选择性低流量脑灌注技术,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改良超滤.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95±5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42)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2±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5±42)h.围术期死亡1例.随访1~20个月,34例存活患者效果满意.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48h内急诊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克学  杨再珍  孟丽  张向辉 《重庆医学》2013,(23):2823-2824
三尖瓣下移(ebstein anomaly)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心脏畸形,其病理改变不仅是三尖瓣的异常,也包括右心室发育不良及心肌收缩性的减低,畸形和病情复杂程度跨度很大[1]。作者于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19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个  相似文献   
6.
227例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了解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类型、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系统回顾了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6例,发生率为20.2%。心律失常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患者中年龄≥60岁者118例,发生率为31.3%(37/118例);而<60岁者109例,发生率为8.2%(9/109例)。术后血钾<4.0 mmol/L者61例,发生心律失常的为37.3%(23/61例);而≥4.0 mmol/L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3.8%(23/166例)。术前心电图异常68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8.2%(26/68例),心电图正常的发生率为12.6%(20/159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为47.6%(10/21例),而无合并其他疾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17.4%(36/206例)。结论年龄≥60岁,术前血钾<4.0 mmo/L,术前心电图异常及合并其他疾患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高。术前、术后增强心肺功能,减少疼痛刺激,补足血容量及电解质,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脏手术技术及技巧、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体外循环术后广泛渗血、低心排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则处理十分困难。我院对两年来的6例病人采用延迟关胸的方法予以处理。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是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本病的治疗方法甚多,1898年Russel氏首先用气囊扩张治疗。1915年Heity改用泵囊扩张。1913年Heller设计将食管肌层纵行切开直至粘膜膨出,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报道用带有血管的膈肌瓣翻转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单向活瓣补片在治疗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再珍  周其文 《铁道医学》1998,26(6):382-383
目的 探讨治疗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适宜手术方法,以降低室缺合并肺高压病人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 本组14例病人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并于术后常规应用前列腺素E4等扩血管药物,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活瓣作用。结果 14例室缺合并肺高压病人,术后3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时有4例右向左分流,最久1例分流持续17d。结论 单向活瓣补片在围手术期“急性肺高压”时起到了减压作用。对于肺血管尚未发生不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系统回顾了自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9例,年龄6个月~2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87例患者中死亡2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5例,呼吸道并发症6例,切口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适宜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的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