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推拿疗法以其简便、实用、痛苦少而深受患者的欢迎。推拿治疗疾病是依据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几千年来,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逐步充实了“虚实”理论,总结出:病有虚实,治法则有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污之等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离体培养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的典型 特征,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比对观察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26例(26眼)患者资料,同时取白色 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进行实验室真菌培养,应用IVCM分别观察离体及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及 假菌丝的典型形态。结果:离体与活体状态下念珠菌孢子均呈排列均匀的点状结构,形状类圆形, 直径约2~5 μm,边界清晰;假菌丝呈高反光线状结构。活体状态下孢子反光明显增强,18眼呈分散 排列点状强反光结构,11眼呈团雾状中强反光结构;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2眼菌丝形体细长,5眼 呈芽孢结构,可见分支,1眼呈高对比度的不规则细长短棒状,1眼可同时观察到不规则细长短棒状 和芽孢结构。白色念珠菌假菌丝结构较细长,长度约20~150 μm,直径约2~10 μm,与母细胞连接 处收缩呈缢痕;近平滑念珠菌假菌丝短粗,长度约30~100 μm,直径2~5 μm,部分可见高亮的分支 芽孢结构。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在IVCM下呈现典型的孢子和假菌丝结构,离体和活体状态下孢 子形态较为一致,而假菌丝形态变异较大,IVCM可用于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和抽取两种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鼻腔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及抽出更理想的方法.方法 349例鼻腔术后患者(慢性肥厚性鼻炎265例,行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患者203例,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62例;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术患者46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81例采用"层叠式"方法鼻腔填塞并分次抽取,B组168例采用传统的"口袋式"方法鼻腔填塞及抽取.结果 两组止血效果无差异,有效率均为100%;抽取纱条过程中出血少于5 ml及20 ml A组发生率分别为94.48%、100%,B组分别为9.52%、2.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填塞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不适(鼻塞、头痛、鼻胀痛,影响进食、睡眠)前者明显轻于后者;愈合平均时间前者比后者少3.1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层叠式"鼻腔填塞及分次抽出方法,止血有效,痛苦小,出血少,对伤口愈合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老年鼻息肉患者的特点,就术中如何保证患者安全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我科自2003年2月~2005年12月安全完成60例老年患者鼻息肉手术(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3年)。结果术中出血30~100ml42例,100~300ml8例.无一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住院时间7~14d,平均10d。结论做好相关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能有效降低老年鼻息肉患者手术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7.
胸胁迸挫伤是推拿科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多为搬重物致迸伤,或被东西击中挫伤而致,种种原因均可造成胸胁部软组织损伤、引起局部疼痛、咳嗽及深吸气时可引起疼痛加剧,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咳嗽及一切正常的活动,笔者在运用推拿点按手法、配合揉法,在治疗本病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病诊断(要排除肋骨骨折)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20年,而应用FESS治疗儿童鼻窦炎Ⅱ型的手术范围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儿童鼻窦炎Ⅱ型选取FESS,并对不同手术范围病例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58例。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8~14岁;病程5个月~3年。为了便于观察,我们选取的患儿均有中鼻道息肉。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进行病例分型:Ⅱ型1期28例,Ⅱ型2期20例,Ⅱ型3期1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FESS。应用直径2.7mm0°、30°、70°鼻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山东省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谱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疑似感染性眼内炎350例(350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72例(272只眼),女性78例(78只眼);年龄1~87岁,平均年龄(44.4±20.0)岁。均为单眼发病。抽取所有患者的房水和(或)玻璃体(统称眼内液)进行涂片和体外培养实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分离到的细菌和念珠菌,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和致病因素分布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结果疑似感染性眼内炎350例患者中外源性眼内炎者和内源性眼内炎者分别为317例和33例,分别占90.6%和9.4%。房水和玻璃体均采集者269例,只采集房水者81例。涂片阳性者99例,阳性率为28.3%。涂片检出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革兰氏阴性菌者、革兰氏阳性杆菌及真菌者分别为67例、8例、8例及16例,分别占67.7%、8.1%、8.1%及16.1%。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中病原菌阳性者135例,阳性率为38.6%,共分离得到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革兰氏阳性杆菌者、革兰氏阴性杆菌者及真菌者分别为87例、12例、15例及30例,分别占60.4%、8.3%、10.5%及20.8%。以眼内液涂片和(或)病原菌培养阳性为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金标准,在350例全部疑似患者中,有211例患者眼内液涂片和(或)病原菌培养阳性,最终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感染阳性率为60.3%。病原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居首位,其次为链球菌。真菌中主要以镰刀菌和曲霉菌为主。分离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达39.3%~84.6%。 结论2013年至2020年间,眼外伤是山东地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杜满  亓晓琳  刘廷  鹿秀海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22-1926

目的:将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诊断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K),并将阅片结果与HE染色和PAS染色的阅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3种染色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究荧光染色技术在角膜组织活检中检测阿米巴病原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05/2020-06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74例75眼。根据角膜刮片、培养和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将感染性角膜标本分为AK组和非棘阿米巴性角膜炎(NAK)组。将连续切片的组织分别行HE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分析3种染色方法对AK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一步分析在同一部位相同倍率视野下,计数三种染色方法找到棘阿米巴病原体的数量,明确荧光染色法对AK的诊断价值。

结果:HE染色的敏感性为69%(27/39)、特异性为92%,PAS染色的敏感性为62%(24/39)、特异性为97%,荧光染色的敏感性为95%(37/39)、特异性为97%,3种染色方法对AK诊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χ2=19.857,P<0.001); 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E染色、PAS染色与荧光染色诊断AK的敏感性有差异(P=0.003、<0.001),HE染色与PAS染色诊断AK的敏感性没有差异(P=0.978); AUC最大为荧光染色(0.960),其次分别为HE染色(0.804),PAS染色(0.794)。计数在同一部位相同倍率视野下,HE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查见棘阿米巴包囊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4(0,11)、2(0,9)、12(3,33)个(χ2=56.561,P<0.001); 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E染色和荧光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找到棘阿米巴包囊的数量有差异(P<0.001),HE和PAS两种染色方法找到棘阿米巴包囊的数量没有差异(P=0.210),荧光染色的组织病理切片更容易辨别阿米巴病原体。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诊断AK的敏感性比HE染色和PAS染色高,可显著提高阿米巴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