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 HGF 对人舌鳞癌 Tca8113细胞中 VEGF-C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 Tca8113细胞,应用 ELISA 方法测定不同浓度 HGF 作用下以及分别用 LY294002、U0126、SP600125、SB203580信号通路抑制剂阻断PI3K/Akt、P44/P22MAPK、JNK、P38MAPK 信号通路后 VEGF-C 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培养液中 HGF 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中 VEGF-C 的表达水平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 HGF 浓度为40 ng/ml 时,VEGF-C 表达水平最高。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和 P42/44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显著抑制了 HGF 刺激下 Tca8113的 VEGF-C 蛋白的表达(P <0.01);而 JNK 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和 P38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 HGF 刺激下 Tca8113的 VEGF-C 蛋白的表达影响甚微(P >0.05)。结论:在人舌鳞癌 Tca8113细胞中,随着 HGF 浓度的增加,VEGF-C 的表达先增高后降低。PI3K/Akt 和 P44/P22MAPK 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肃省2010-2016年出生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为甘肃省NSCLP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进行专题制图、空间自相关分析、高/低聚类分析、热点分析和克里金(Kirging)插值预测。  结果  甘肃省2010-2016年各年度89个县区NSCLP发病率聚集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2010-2016年甘肃省NSCLP累积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Moran’I=0.274,Z=7.814,P < 0.001),且聚集类型为高聚类(Getis Gi=0.000 003,Z=4.381,P < 0.001),存在22个发病热点县区。Kirging插值预测结果显示NSCLP主要流行趋势由甘肃的陇东往陇西、陇南方向延伸。  结论  甘肃省2010-2016年NSCLP地理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主要聚集类型为高-高聚集,高聚集区集中在甘肃陇东、陇西和陇南区域,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3.
4.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melastasizing pleomorphic adenoma MPA)是临床上罕见的涎腺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肿瘤组织学均为良性肿瘤表现,但因其可发生淋巴结或远隔脏器的转移而致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白塞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维普数据库、Pub Med、EMBASE等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已发表的对白塞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与西医疗法疗效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医治疗白塞病的疗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0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和中医组均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3个月复发率、降低血沉(ESR),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P均〈0.01);中医组在降低治疗后症状积分及降低ESR方面优于中西医结合组(P均〈0.01)。结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治愈口腔溃疡等病损及降低ESR、CRP水平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6.
41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以下简称智齿)引发同侧三叉神经痛第三支(TN)。18例拔除病齿后治愈;23例拔牙未止痛者,3例合并同侧颅内桥小脑角囊性占位,由脑外科治疗,16例采用注射疗法,4例服药,均获得缓解。作者认为,尽早确诊拔除病齿,才能早期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姜黄素靶向miR-155-5p/TP53INP1轴诱导氧化应激调控唾液腺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方法: A253细胞加入姜黄素及转染miR-155-5p mimic和(或)pcDNA3.1-TP53INP1,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5-5p与TP53INP1之间的靶向关系;qRT-PCR检测细胞miR-155-5p、TP53INP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TP53INP1、Caspase8、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SOD、Gpx、MDA含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TP53INP1是miR-155-5p的下游靶向调控分子;与DMSO组相比,姜黄素组细胞凋亡、Caspase8、Caspase3、Bax蛋白表达及TP53INP1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miR-155-5p mRNA及划痕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与姜黄素+miR-155-5p mimic组相比,姜黄素+pcDNA3.1-TP53INP1组、姜黄素+miR-155-5p mimic+pcDNA3.1-TP53INP1组细胞凋亡、Caspase8、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pcDNA3.1-TP53INP1组SOD、GSH-PX活性及划痕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姜黄素抑制A253细胞增殖,促进A25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miR-155-5p/TP53INP1轴诱导氧化应激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CXCR1、N-cadherin、Ki-67和vimentin的表达,探讨CXCR1、N-cadherin、Ki-67和vimentin在S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SACC和1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CXCR1、N-cadherin、Ki-67和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中CXCR1、N-cadherin、Ki-67和vimentin的表达差异及与病理指标、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涎腺组织相比,CXCR1、N-cadherin、Ki-67和vimentin在SACC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1、N-cadherin、Ki-67、viment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浸润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1、N-cadherin、Ki-6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Ki-67的表达与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XCR1、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与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2,P=0.011)。CXCR1、N-cadherin、Ki-67、vimentin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和Ki-67的表达与有无神经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CXCR1、N-cadherin、Ki-67、vimentin的表达与SACC的发生、发展相关;N-cadherin和Ki-67的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袭相关;而CXCR1、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与SACC的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GF及VEC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01),VEGF—C的表达与其他病理参数无相关,另外,H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VEGF-C高表达组的瘤周淋巴管密度(PL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HGF表达及VEGF—C低表达组与瘤内及瘤周淋巴管的密度无相关性。另外,HGF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间无相关。结论:VEGF—C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姜黄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以提高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混合胶束,以载药量(DL)和包封率(EE)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测定微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观察体外释放。结果姜黄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粒子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6.5±1.5)nm,zeta电位为(-26.96±0.95)mV,DL和EE分别为(13.48±0.21)%和(87.13±0.98)%,姜黄素溶解度为3.14 mg/mL,体外释放呈现良好的缓释特性。结论所制备的姜黄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可显著改善姜黄素水中溶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