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系统在治疗上移型腰椎间盘脱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的32例上移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MacNab分级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40±8.6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48.27±10.13) min;平均出血量为(35.63±11.29)mL;术后1年按MacNab标准,优23例(71.87%),良7例(21.87%),可2例(6.25%),差0例,优良率为93.75%;术后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上移型腰椎间盘脱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满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且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94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13~56(平均29.69)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5(12~3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6.4±8.4)min。每台手术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2)s。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术后1天、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40±1.12)分,(3.36±0.96)分,(1.86±0.99)分,(1.18±0.83)分,(0.78±0.62)分,(0.58±0.64)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8.40±0.95)分,(2.66±1.53)分,(1.98±1.00)分,(1.20±0.81)分,(0.82±0.66)分,(0.68±0.62)分。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指数分别为:51.88±8.88,33.22±10.33,23.46±7.47,15.10±5.72,10.38±5.93。术前与术后各时段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4.7%。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常见的合并症.OP的发生严重影响着A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AS患者应进行OP的预防及常规治疗.目前治疗OP的主要药物有双膦酸盐、钙及维生素D等,相关研究发现,治疗AS的常规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岁。突出节段:L3、4 3例,L4、5 34例,L5~S1 19例。与初次手术同侧突出48例,对侧突出8例。无症状间歇期6个月~27年,平均5.5年。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痛(6.18±1.44)分,腿痛(7.66±1.03)分。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60.4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5.1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28.2个月。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获优39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5.7%。5例(8.9%)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1.8%)术后18个月再次复发,行相应节段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以避开后方瘢痕组织,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治疗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01~2014-09在该院行MED治疗的67例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8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判手术前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手术时间为(53.88±12.33)min,术中出血量为(37.53±12.69)ml,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16.49±8.96)ml,术后住院时间为(5.97±1.54)d。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52例(77.61%),良10例(14.92%),可4例(5.97%),差1例(1.49%),优良率为92.54%。结论MED应用于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着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的76例腰4-5节段D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前凸角(SL),在CT矢状面重建图像测量椎间隙高度(DH)、滑脱距离(SD)、融合器沉降距离,计算滑脱改善率,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率。结果 手术时间为(99.2±13.1)min,术中出血量为(37.8±7.1)ml。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术后3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个月、12个月的LL、SL、DH、SD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DH较术后1 d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腰5椎体上终板损伤,17例患者术后出现融合器沉降,2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麻木。术后12个月共有70例患者实现椎间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11%。结论 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DLS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有效矫正腰椎前凸及节段前凸,椎体滑脱部分复位,椎管减压效果确切,是治疗DLS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术后失明(postoperative visual loss,POVL)是一种非常罕见但极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并发于脊柱、心脏、头颈部、前列腺、结直肠、肝移植等手术后[1],脊柱手术后患者失明发生率为0.028%-0.2%[2~4]。1948年Slocum等[5]报道了首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因术中眼球受压引起术后并发失明的病例,但由于POVL的发病率低,文献中的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或病案报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众说纷纭,且目前尚无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故POVL预后极差,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永久性失明。根据致盲方式的差异,可将POVL分为三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和皮质盲。现分别对以上三类原因所致脊柱手术POVL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