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海涛  李忠廉 《天津医药》2019,47(7):771-776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类特殊的慢性胰腺炎,其临床上依据组织学分为Ⅰ型和Ⅱ型。我国以Ⅰ型为主,是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部分,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或胰腺实质的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病变组织大量淋巴浆细胞的浸润及慢性纤维化。虽然国际胰腺病协会围绕其影像学、血清学、组织学及激素治疗的反应制定了诊断标准,但 AIP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和多样,其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表现为胰腺肿块的患者,需要时刻警惕胰腺癌的风险。本文从影像学、组织学角度对文献进行了概述,重点是这种复杂疾病的诊断及误诊的风险,以期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接受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中所取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52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0株(72.94%),革兰阳性球菌136株(26.10%);引起胆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敏感率分别为99.36%、98.7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80.70%)。结论胆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仍占主要地位,但是革兰阳性球菌比例明显升高;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耐药性,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不良反应及其动员的正常供者的安全问题。方法报道国内第1例经G—CSF动员的正常供者自发性脾破裂,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文供者和3例文献报道的供者,在G—CSF动员后脾脏均增大并发生自发性脾破裂;1例文献报道的供者,在G—CSF动员后脾脏未增大,但也出现自发性脾破裂。结论供者在G—CSF动员、采集过程中、采集后出现腹痛、头昏时应警惕脾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能切除性胰腺体尾部癌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1例伴有局部侵 犯的可能切除性胰腺体尾部癌患者,均以逆行切除方式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同时辅以术后化疗并追踪随访。结 果 11例患者中10例达到R0切除,1例为R1切除。3例切除了受累的腹腔干血管(CA)及肝总动脉(CHA),其中2 例联合了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1例因切口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外,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除2例患 者未能坚持规律化疗外,其余患者均行吉西他滨规律化疗。术后全部患者腹痛症状消失,中位生存时间28(14,36) 个月,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36.3%。结论 可能切除性胰腺体尾部癌患者手术切除率低并长期被腹痛 困扰,以逆行切除手术方式,必要时扩大手术切除范围的方法并辅助术后化疗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 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s,C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从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间共收治CP患者52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成纤维细胞的双重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是一种多形性细胞,主要存在于机体血管周围及脂肪组织等疏松结缔组织中,在静息状态下被称之为纤维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在组织创伤、炎症后的修复过程中,由无功能的纤维细胞转化为FB,并与单核一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共同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统称为修复细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泛开展腹腔镜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极易忽略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为6%~19.5% [1],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2].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策略,比较并分析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手术及内镜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收集接受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手术及内镜治疗的188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所有患者均合并胆囊结石,65例患者(一期缝合组)接受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一期缝合联合胆囊切除术(LC),123例患者(内镜取石组)施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并二期行LC。对2组患者手术适应证、结石大小、结石分布、胆道感染情况、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内镜取石组(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轻微胆瘘2例,内镜取石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1例。术后1年随访2组均无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在同时满足适应证的情况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相较内镜取石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且不破坏正常生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212例胆道良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道良性狭窄的原因及诊治情况,提高其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胆道良性狭窄患者212例,其中3例有2处狭窄,并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胆道良性狭窄主要以炎性狭窄为主,占65.12%(140/215).与手术相关的狭窄(瘢痕性狭窄及胆道损伤)占20.46%(44/215),成为第二位致狭窄原因.狭窄部位又以胆总管下段狭窄为主,占总数的52.09%(112/215).本组中采用狭窄部支撑法31.37%(64/204),胆道内引流法18.13%(37/204),狭窄部成型43.63%(89/204),狭窄段切除法1.96%(4/204).结论 炎性狭窄占良性胆道狭窄的首位,狭窄部位又以胆总管下段狭窄为主.对于胆道良性狭窄术前诊断可决定手术方式及预后,因此术前诊断方法尤为重要.胆道良性狭窄的治疗施行手术内窥镜联合治疗,其中狭窄部支撑法、胆道内引流法及狭窄部成型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胆囊切除术的潜在危险性,方法 对胆事上切除术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复杂情况及处理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果 在215例胆囊切除术中遇各种困难和复杂情况占20%,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但险情不断。结论 胆囊切除术充满潜在危险,对术中出现的任何困难和意外情况如不能稳妥处理,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