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3大恶性肿瘤之一,导致的患者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与生命。目前卵巢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而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卵巢癌细胞的耐药性逆转作用,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而小分子干扰RNA(siRNA)是由双链RNA在多种酶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小片段双链RNA,可与同源的靶mRNA互补结合,特异性降解靶mRNA。因此,通过设计针对性的siRNA干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如Id1、STAT3、MDR1、BAF57及CXCR4等表达,可提高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卵巢癌细胞耐药性逆转研究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X -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目前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IAP),陆续有研究结果发现,XIAP基因与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这对于卵巢癌的化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拟就于细胞生物学角度从细胞凋亡着手介绍XIAP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调节,以及目前XIAP基因与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 0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4~79岁。按照12 036例受试者接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级别,将其分为4组。Ⅰ级组(n=6 962,接受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下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或者输卵管、卵巢保留术者);Ⅱ级组(n=1 083,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或者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子宫修补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悬吊术等保留子宫手术者);Ⅲ级组(n=3 711,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或者次全切除术者);Ⅳ级组(n=280,接受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或者肿瘤细胞减灭术等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因妇科腹腔镜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损伤部位、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等。4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4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人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本研究12 036例受试者中,66例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55%(66/12 036)。其中,Ⅰ~Ⅳ级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20%(14/6 962)、0.74%(8/1 083)、0.84%(31/3 711)、4.64%(13/280),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79,P<0.001)。②本研究12 036例受试者中,发生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盆腔感染、肠道损伤、术中或术后大出血、胃损伤、下肢静脉栓塞并发症者分别为20、18、10、9、6、2、1例,其发生率分别为0.17%(20/12 036)、0.15%(18/12 036)、0.08%(10/12 036)、0.07%(9/12 036)、0.55%(6/12 036)、0.02%(2/12 036)、0.01%(1/12 036),分别占妇科腹腔镜手术症的30.3%(20/66)、27.3%(18/66)、15.2%(10/66)、13.6%(9/66)、9.1%(6/66)、3.0%(2/66)、1.5%(1/66)。66例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经相应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其并发症均治愈。③2006-2013年4组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在2014—2016年则呈下降趋势。 结论妇科腹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难度、施术者手术技巧、手术范围的扩大等有关。严格掌握妇科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提高施术者手术操作技能,是预防和避免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与卵巢癌对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以5、10、20、40、80、160、320 ng/mL的紫杉醇处理卵巢癌紫杉醇敏感细胞A2780和耐药细胞A2780/T,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IR),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紫杉醇100 ng/mL处理A2780和A2780/T细胞后XI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将A2780/T细胞分为空转染组(转染空载体质粒)、小干扰RNA(siRNA)-XIAP(siRNA-XIAP)组(转染siRNA-XIAP质粒)、非特异性转染组(转染非特异性质粒)、空白对照组(不转染质粒),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XI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的紫杉醇(0、1 000、1 500、2 000、2 500 n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紫杉醇处理后,A2780细胞IR随紫杉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A2780/T细胞IR无明显变化。紫杉醇100 ng/mL处理A2780和A2780/T细胞后,A2780细胞XIAP mRNA的表达低于紫杉醇未处理组(P<0.05),A2780/T细胞中XIAP mRNA的表达与紫杉醇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780/T细胞XI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A2780紫杉醇处理组(P均<0.05);siRNA-XIAP组XI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紫杉醇2 000 ng/mL及2 500 ng/mL作用下,siRNA-XIAP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卵巢癌对紫杉醇耐药与XIAP基因的高表达有关,特异性的siRNA可通过降低XIAP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耐药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小干扰RNA(siRNA)沉默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表达对人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  方法  36只BALB/C-nu雌性裸鼠皮下接种人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株A2780/T,建立耐紫杉醇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再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紫杉醇组;C组:siRNA-阴性对照(siRNA-NC)+生理盐水组;D组:siRNA-NC+紫杉醇组;E组:siRNA-XIAP+生理盐水组;F组:siRNA-XIAP+紫杉醇组。待接种处形成粟粒大小的移植瘤时,C~F组于瘤体处注射 siRNA-XIAP或siRNA-NC,注射剂量为每次每只裸鼠10 μg,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9次。在D、F组第1次siRNA干扰后开始按裸鼠体质量给予2 mg/kg紫杉醇(C、E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1次,0.2 mL/次,腹腔内注射,共注射4次。A、B组不给予siRNA干扰,只进行紫杉醇或者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iRNA处理27 d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测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中XIA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的生理盐水治疗(C组)抑瘤率最低、肿瘤质量最高、治疗效果最差,仅使用紫杉醇治疗(B组)、仅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的紫杉醇治疗组(D组)、仅沉默XIAP而不使用紫杉醇治疗(E组)三者效果相当,沉默XIAP且使用紫杉醇治疗组(F组)抑瘤率最高,治疗效果最好(P<0.05)。沉默XIAP后,F组与E组XIA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低于A~D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F组最高,A组及C组最低(P<0.05)。  结论  XIAP的沉默可逆转人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的耐药,增强紫杉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地西他滨组(AZA组)、顺铂组(DDP组)、醋酸甲羟孕酮组(MPA组)、AZA+DDP组、AZA+MPA组、DDP+MPA组、模型组,每组3只,各实验组给予相应药物(1 μg/g单用或各1 μg/g联合),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3 d一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共给药8次。处理后观察各组裸鼠瘤体生长情况;取出瘤体后,计算抑瘤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Western blot和TUNEL染色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AZA+DDP组抑瘤率最高,而AZA组抑瘤率最低。AZA组、AZA+DDP组、AZA+MPA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显示明显的非甲基化条带,其余组则主要显示甲基化条带。AZA组、AZA+DDP组、AZA+MPA组这三组之间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模型组(P<0.05);DDP组、MPA组、DDP+MPA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指数为模型组<3个单药组<3个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 地西他滨可逆转内膜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恢复RASSF1A蛋白生物学功能,增强DDP与MPA的药效,对临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肿瘤之一。EC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因此目前急需寻找特异度和敏感度高的肿瘤标志物,用于E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随着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目前发现多种肿瘤标志物可用于E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笔者拟就近期所研究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旨在为EC的诊断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