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常规组两组,观察用药前后各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左卡尼汀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总有效率为95.65%;与常规组相比,其临床症状、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即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不典型心肌梗死如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则易导致误诊、漏诊.贻误治疗。为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现就不典型心肌梗死8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11月笔者应用葶苈加皮汤结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48± 12 )岁 ;病程 4~ 2 0年 ,平均 (10± 4 )年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0例 ,肺源性心脏病 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扩张型心肌病 3例 ,肥厚型心肌病 2例 ,风湿性心脏病 4例。对照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2 9~ 74岁 ,平均 (46± 11)岁 ;病程 5~ 19年 ,平均 (11± 5 )年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8例 ,风湿性心脏…  相似文献   
4.
陈屹  曹优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24-2625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佐冶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35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 1次/天,比索洛尔5 mg 1次/天、鲁南欣康30 mg 2次/天、辛伐他汀20 mg 1次/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3次/天,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心绞痛近期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陈屹  曹优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98-279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最严重的医学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心力衰竭(HF)治疗的概念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转变为生物学治疗.洋地黄和利尿剂在治疗HF中广泛应用,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B阻滞荆治疗CHF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并用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EPO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PO治疗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EPO治疗组治疗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治疗后呋噻米、地高辛使用剂量下降人数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并用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力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及总住院时间,改善了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将72例高血压CHF患者分为氯沙坦组(36例),服氯沙坦25~100mg/d;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胸比及实验室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氯沙坦组显效率39%(14/36),有效率53%(19/36),无效率8%(3/36);对照组分别为28%(10/36)、50%(18/36)、22%(8/36)。两组LVEDV、血压、心胸比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P〈0.01);两组LVEF[(41.5%±7.2%)比(36.1%±9.3%),P〈0.01],LVEDV[(130.6±34)mL比(151.3±35)mL,P〈0.05],LVESV[(73.5±30)mL比(88.1±31)mL,P〈0.05],血广压[SBP:(102±11)mmHg比(108±13)mmHg,P〈0.05;DBP:(74±6)mmHg比(78±9)mmHg,P〈0.05],心胸比[(0.58±0.03)比(0.63±0.07),P〈0.01],氯沙坦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CHF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0例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盐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简称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4 w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耐量,测量血浆脑钠肽(BNP)评价神经内分泌激活。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NYHA心功能、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BNP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左室功能,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优文  张安客 《重庆医学》2008,37(13):1469-1470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hBNP组(n=15):先以rhBNP 1.5μg/kg静脉冲击后,再以0.007 5μg.kg-1.min-1连续静脉滴注;对照组(n=17)静脉持续泵注硝普钠。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全身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和E/A指数等。rhBNP的安全性评估采用治疗药前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复查血电解质及肾功能,并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治疗72h后rhBNP组呼吸闲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rhBNP组治疗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rhBNP组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rhBNP能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临床状况,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博尔泰力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肌炎患者32例,随机为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给予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聚肌胞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博尔泰力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各40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液200mL中滴注,qd×15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两组差异显著(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辅以博尔泰力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可缩短VMC病程,促进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