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48例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A组用康复新液 思密达 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每天2次;B组用粉碎柳氮磺胺吡啶 思密达 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方法同A组。治疗1月后用结肠镜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治疗86例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取保守治疗、手术切除和冷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86例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术后随访1。3年。结果 86例婴幼儿口腔领面部血管瘤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达90.83%,有效率为100%。结论 根据患儿具体的病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α2-巨球蛋白(α2M)对X射线导致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s)成骨分化障碍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BMMSCs,取第4代细胞经8 Gy X射线照射后,进行成骨诱导并以0.5和1.0 g/Lα2M分别作用于照射后的h BMMSCs。成骨诱导的第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q PCR法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mRNA表达;成骨诱导的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甘氨酸(OGN)的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的第21天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的形成情况。此外,正常培养的h BMMSCs于8 Gy X射线照射后加入α2M作用24 h,提取细胞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的蛋白表达。结果:h BMMSCs经8 Gy X射线照射后给予0.5和1.0 g/Lα2M处理,与未加入α2M的单独照射组比较,ALP活性、RUNX2的mRNA表达、OGN和Mn SOD的蛋白表达及SOD活力均升高,钙结节形成增多。结论:α2M可明显提高放射损伤后h BM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上调SOD活力和Mn SOD的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建立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存在TMD的患者11例,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对双侧颞下颌关节采用Jiont-Move & Shot序列进行动态扫描。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工作站进行图文处理及数据测定,包括4D实时动态显示、容积再现、MPR图像重建等。结果建立11例TMD患者颞下颌关节4D多角度和各个断层动态影像。结论通过640层动态容积CT建立运动影像能清晰、直观的从多角度观察上下颌的异常运动,对于完善TMD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颊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并探讨E1 1 抑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取颊癌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E1 1 组颊癌组织中血管分布稀少、存在囊性变坏死区及癌细胞坏死、凋亡等。此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凋亡及血管壁受破坏、管腔变窄和堵塞等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而生理盐水组癌组织血管丰富 ,颊癌组织结构完整。结论 :抗人VEGF单抗是通过抑制颊癌的血管生成而产生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实验中初步观察VEGF对血清撤离诱导的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CaCD885细胞培养于完全RMP11640(10%胎牛血清)、无血清RMPI1640、含VEGF(50ng/ml)的无血清RMPI1640,48h后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癌细胞形态变化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比率。结果 无血清RMPI1640培养组BCaCD885细胞凋亡增加,而含VEGF(50ng/ml)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组的细胞凋亡率低,两之间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 外源加入的VEGF可抑制血清撤离诱导的颊癌细胞的凋亡,提示VEGF在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多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改良模型构建方法,以期缩短建立大鼠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coradionecrosis of jaw,ORNJ)模型的时间,并通过临床大体、病理及影像学对其进行动态评价。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组空白对照组(8只)和4组照射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大鼠固定和防护照射装置,通过X线生物学辐照器单次7 Gy,每天1次,连续5天对大鼠左侧下颌骨进行精准照射。在照射后第1周内所有大鼠高蛋白饮食,在照射后第7天使用改良拔牙法彻底拔除所有大鼠左侧下颌3颗磨牙,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和1组照射组大鼠,进行临床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Micro-CT扫描等。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28天的实验过程成功建立大鼠ORNJ模型,同时建模成功率提高至83%,且照射组大鼠存活率达到100%。动态观察:大体可见照射组大鼠在照射后第7天出现左侧颊部黏膜溃疡,随后逐渐出现照射区脱毛、咬合紊乱、颊部溢浓等;且该组大鼠照射后体重持续下降,至第14天才逐渐上升。病理骨髓腔的改变先于皮质骨。在照射后第7天骨髓腔内脂肪空泡增多,随后出现骨髓坏死,并持续加重。皮质骨第7天即可观察到空白骨陷窝增多,第21天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随后坏死骨组织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影像学第28天可见皮质骨明显缺损。结论 短期内建立的大鼠ORNJ改良模型高效且稳定可靠,在明显缩短建模周期的同时,又可全面反映ORNJ在临床大体、病理、影像学上的动态改变,因此是用于研究该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护干预措施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行放射治疗时,正常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照射,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这些组织发生损伤的时间及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远期不良反应对放疗后长期生存者的影响尤为显著。笔者将对迟发性放射损伤以及相关易并发迟发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正常组织器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颌骨微创骨皮质切开加速牙移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至2019年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使用标准化方法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质量学评价。根据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效应合并值的加权均数差(WMD)和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 CI)进行分析。采用Stata 11.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5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篇临床对照试验),包括171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行颌骨微创骨皮质切开后上颌尖牙移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 0.36,95% CI(0.19,0.53)];治疗完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 -5.41,95% CI(-6.63,-4.18)];切开前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0.41,95% CI(-0.88,0.06)];切开前后尖牙根尖吸收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0.20,95% CI(-0.48,0.88)]。 结论颌骨微创骨皮质切开法能加速早期牙移动,缩短治疗时间;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位不明显,尖牙根尖吸收风险未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